首頁 政經 正文

新基建:地方特色鮮明,問題不容忽視

2022-09-20 17:2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新基建

摘要:廣東全面推進數字經濟,新基建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創新類新基建方面,結合科學城、科學裝置、先進算力等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前瞻布局未來網絡,率先打造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

王曉明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在此之后,一些重要的會議都把新基建作為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今年4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也首次將新基建作為會議的重點內容,凸顯了新基建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各地新基建突出地方特色

從新基建的內涵來看,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提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并明確包括信息類、融合類和創新類三大類。

其中,信息類基礎設施主要包括5G、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還有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融合類基礎設施主要是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融合類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都是融合類基礎設施的應用領域。創新類基礎設施主要是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新產品研制等一類的創新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和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

從各地新基建的政策和布局情況看,各個省市都推出了本地區的行動方案和專項規劃。重點省市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面向新經濟、數字經濟等,結合本地的一些特色優勢重點突出新基建的地方特色。例如,上海市主要是面向“四新”系統謀劃布局新基建,在建立推進機制后,率先出臺了上海版的“新基建35條”,在重點項目投資和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上,都非常有特色。

浙江則以技術應用產業為抓手,統籌推進新基建,形成了舉全省之力的推進機制,并列出任務清單和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同時,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上,浙江也有自己的布局。

山東的特色也比較突出,主要是突出新基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特別是以智能制造的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慧海洋、智慧民生等應用場景為抓手,推動新基建和應用結合。

廣東全面推進數字經濟,新基建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創新類新基建方面,結合科學城、科學裝置、先進算力等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前瞻布局未來網絡,率先打造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

三類新基建的整體狀況

通過新基建運行的整體情況和近期的發力重點,可以對全國的推進狀況有一個整體了解。

首先,網絡類的新基建由加速布局轉為平穩推進。截至2022年4月,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161萬個,5G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通過工信部開展的“綻放杯”活動,5G的應用場景從過去的幾百個增加到上萬個。在寬帶網絡方面,工信部重點推動“百城千兆”工程建設。截至2021年底,建成了20多個“雙千兆”城市,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用戶2億戶。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5G的需求端,即下游用戶需求牽引的動力還不足,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發展與5G的新基建建設沒有實現同步,大量的基站處于空載狀態,這反過來也影響到電信運營商作為投資主體持續投資的動力,從加快發展轉為平穩發展。

計算類的新基建全國一體化布局加速,自主技術依然還是短板。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增速高達25%,市場總收入達1500億元。不過,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規劃布局帶來的數據流量應用和配套網絡非常復雜,對算力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供給側看,技術特別是計算芯片的自主能力還不強,影響了國家算力基礎設施快速推進的步伐。

融合類新基建的發展應該說是最快的,但也存在運營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2021年,我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達19.3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和智慧城市內涵相關的智能網聯汽車,其規模達到4000億元,自動駕駛、智慧交通、車載信息娛樂等,都已經成為新的產業投資重點方向。智慧城市的問題主要是新基建運營主體不明確,投資權、收益權不清晰,難以形成支撐智慧城市升級的持續投資。此外,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不同的應用場景,歸屬不同的主管部門,存在協調和統籌的問題。

從新基建投融資的現狀來看,2021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多元投入、推進開放合作,明確支持民營和境外資本參與新基建的投資運營,為新基建投融資明確了原則和方向。目前,新基建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財政資金,即通過重大項目的方式進行投資,此外還有國家和地方的專項債。目前,地方重大項目企業的參與力度還有待提升。對于新基建專項債,一些地方理解的還不到位,在具體操作上,時間節點控制得比較緊。一些創新型金融工具REITs、PPP等,在新基建領域的應用還需要摸索,比較成功、有示范意義的項目還比較少。

當然,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建設也存在一些困難,主要原因是新基建是偏長期的項目,社會資本參與的機制模式及后期的退出機制設計等還沒有完善。

近期,國家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部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投入力度。從新基建角度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加強“雙千兆”的網絡投資布局,以及加強工業互聯網領域的5G應用建設。從城市來看,主要是加強城市光纖升級,重點滿足大寬帶、低時延的大規模需求,推動光纖激光器等控制設備國產化,推動鐵路專線通訊設施的“光進銅退”替代性部署。

二是計算類的新基建主要是通用計算,要加強西部的數據中心與網絡布局,科學計算方面,我國已經部署了12個國家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主要是加強我國自主芯片和算法框架的投入,加大云延伸、平臺化、服務化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擴大使用國產云服務的比例,在一些融合領域要以大型工程為牽引,加強對融合類基礎設施進行規模化投入,特別是在電網、水利等傳統大型項目上,推動其數字化能力和數字化改造水平。

縣域新基建空間巨大

最后,對縣域新基建的建設提幾點建議,縣域新基建的特點是空間巨大,擴大新基建的投資建設規模,必然會給縣域經濟帶來新的助力,要從國家頂層設計的層面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縣域新基建,對新基建和老基建要統籌推進,特別是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也是一個新的機遇和投資建設的重點。要結合縣域經濟的特點,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的縣城、專業功能縣城、以農產品為主產區的縣城、作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縣城,要找到自身發展的一些方向和側重點,再同新基建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信息類、融合類、創新類基礎設施的項目,推動縣域新基建的發展,這方面有著廣闊空間。

(本文根據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曉明在2022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的講話整理而成)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