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牢記囑托 大連金普亮出“金名片”圍聚“金鳳凰”
摘要:十年來,大連金普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牢記囑托,全區上下勇毅前行,以改革的勇氣、攻堅的豪氣,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不斷開拓創新,擦亮服務品牌,以改革破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交出亮眼答卷。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施文郁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的“六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十年來,大連金普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牢記囑托,全區上下勇毅前行,以改革的勇氣、攻堅的豪氣,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不斷開拓創新,擦亮服務品牌,以改革破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交出亮眼答卷。
下好“先手棋” 下活“全盤棋”
下好營商環境“先手棋”,才能下活經濟發展“全盤棋”。一直以來,金普新區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高規格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先后出臺《金普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金普新區營商環境提升年實施方案》《金普新區營商環境升級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自貿創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簡化施工手續、商事制度改革、文化產業發展6個方面出臺“金十條”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壓減企業辦事的環節、材料、時間、費用,著力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致力打造全國一流投資區。
近年來,金普新區持之以恒打造金普“最舒暢”營商環境,推行政務服務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打造“統一收件、按責轉辦、統一督辦、統一出件、評價反饋”業務閉環;開展企業投資承諾制、容缺受理服務、不見面審批,實現“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全程網辦”;完成大連自貿片區、普灣經濟區、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區級首批賦權1713項,在東北地區首開先河……從“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再到“山海關不住、投資到金普”,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為新區充分釋放了市場活力。
據統計,今年1至8月,雖受到多輪疫情影響,但金普新區全域仍新增市場主體20795戶,同比增長18.67%。截至今年8月,金普全域累計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22351戶,同比增長7.62%;累計實有各類企業95332戶,同比增長6.96%……紅彤彤的數字,成為企業家們“用腳投票”選擇金普的證明,也正是新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最佳注腳。
營商環境好不好 企業家做“評判官”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周五下午提交材料,周一下午就取得施工許可。”山崎馬扎克機床(遼寧)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由衷感嘆:“金普新區服務是一流的,效率是一流的,環境是一流的!”而正是新區一流的營商環境,讓百年企業——日本山崎馬扎克株式會社選擇10年內在新區5次增資擴建。讓企業點贊的營商環境和服務,得益于近年來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集成高效,實現了政務服務“便利度”的顯著提升、審批服務“簡易度”的一再突破、項目服務“加速度”的持續領跑、平臺服務“透明度”的不斷優化、熱線服務“滿意度”的再創新高。
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不斷推出,金普新區拿下多個全國、全省、全市“第一”,在全國率先實現企業注冊登記權限一放到底,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容缺受理;在東北率先應用“政策計算器”,精準速配各類惠企政策10000余條;在全省領先推出“免證辦”服務,首批上線四類證照134項“免證辦”政務服務事項,涉及交通運輸、社會事務、教育衛生等多個領域,企業群眾實現“掃碼亮證”;在全市首推“企業開辦大禮包”,免費為新開辦企業提供營業執照、五枚印章、稅務Ukey和惠企政策等;在全市首家實現下沉政務服務至街道,打造“金快辦”營商品牌,將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和企業參保業務進駐街道“金快辦”窗口;在全市首推“跨區通辦”,與甘井子區聯合推出政務服務事項“跨區通辦”,讓兩區企業群眾辦理這些政務服務事項時就近能辦、異區可辦、少跑快辦。
營商環境無小事 厚植沃土“金名片”
“這是令人驚訝的‘金普速度’,我們的開業至少提前了半年,作為一個從外地搬遷至新區的企業,我第一次見到相關部門周五來現場審查,周一就發注冊證。從監管到服務,新區也做得特別好,很多細節的地方也想到了我們企業前面,確實當好了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我們很佩服,也更安心在此發展。”大連九州通現代醫藥物流中心負責人表示。細節之處彰顯出“親商、安商、富商”的誠意,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金普新區始終緊抓“服務”二字,堅持以企業群眾需求為導向,以企業感受、群眾評判為標準,真心真意為企業群眾提供增值、超值服務。
十年畫卷濃墨重彩,壯闊新篇催人奮進。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金普新區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牢記囑托,踔厲奮發,繼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全力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中當先鋒、打頭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