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我國牽頭首個自動駕駛國際標準發布!規范測試場景描述規則

2022-10-19 17:03 中國發展網
自動駕駛 測試場景

摘要:作為汽車行業前瞻性的技術,自動駕駛對汽車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政策支持到法規保障、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協同,在各方持續努力下,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加快落地和商業化開發。

中國發展網綜合報道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2022年10月,由中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場景領域國際標準ISO 34501《道路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詞匯》正式發布。

據了解,該標準作為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的重要基礎性標準,滿足了行業在開展自動駕駛測試評價相關工作時采用標準化語言描述測試場景的需求,將廣泛應用于全球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測試和管理,為智慧出行、區域接駁及道路運輸等各類自動駕駛應用提供重要基礎支撐。

“標準化語言”是“測試場景”的基礎,對評估ADS的性能至關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有125萬,相當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并且每年還有幾千萬人因此而受傷或致殘。在此情況下,以帶來便捷的駕駛體驗、提高駕駛安全性和緩解交通擁堵為目標的自動駕駛系統(ADS),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ADS由傳感、感知、規劃和控制等功能模塊組成,傳感模塊利用相機、雷達、激光雷達等多個智能傳感器對環境數據進行采集和預處理,感知模塊從傳感器中提取信息,以了解環境狀況,如道路、障礙物、交通標志等,規劃模塊根據感知模塊的輸出,生成ADS期望遵循的最優行駛軌跡。最后,控制模塊發送橫向和縱向控制信號,驅動ADS沿規劃軌跡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模塊的功能異常都可能導致系統故障,嚴重威脅ADS的安全。比如自2013年以來,特斯拉在全球就發生了超200起因車輛“失控”而導致的致命事故,其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因此備受質疑。但與此同時,也進一步凸顯了自動駕駛安全保障研究的重要性。

測試是揭示潛在問題和確保系統安全的有效方法。不過,由于ADS的復雜性和多學科性,ADS的測試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其中,各國的語言級概念描述的不同,也是挑戰之一。

據悉,基于場景的ADS測試方法主要包括測試場景、測試程序、測試設備和測試標準四個方面,用以評估ADS的性能。其中,測試場景又是制定相關程序、設備和標準的基礎,因此用來描述測試場景的語言的標準化,對評估ADS的性能至關重要。

《道路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詞匯》主要規范了自動駕駛系統、動態駕駛任務、設計運行范圍及條件等概念,明確了場景、動靜態環境和實體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形成了包括功能場景、抽象場景、邏輯場景和具體場景在內的場景層次描述規則,與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等國際標準建立了配套關系。

也就是說,該詞匯標準闡明了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中常用的相互關系和概念,有助于促進基于場景測試過程中的相互理解、交流和開發,同時也能滿足政府和行業在執行廣告設計、測試、評估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王兆表示,該標準明確了測試場景的基本術語、設備和標準的基礎要素構成,為后續建立基于測試場景的自動駕駛測試評價奠定了基礎。

場景詞匯是標準系列第一步,更多標準仍在醞釀

“車輛自動駕駛本質上是由系統或機器代替人類完成部分或全部的駕駛任務。自動駕駛條件下,國際普遍采用的基于特定條件、特定指標的傳統汽車測試評價方法,已無法滿足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評價需要,需要建立基于復雜測試場景的新型測試評價體系,這意味“場景”將成為自動駕駛測試評價的核心基礎要素和關鍵技術難點。”中汽中心標準所智能網聯部部長孫航指出,ISO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系列標準無疑將有助于促進高級別自動駕駛更快地由實驗室走向區域性示范應用,并最終實現規?;虡I落地。

近年來,隨著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在全球的迅速興起,自動駕駛測試評價相關標準成為各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重點工作方向。2018年4月,我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委員會(ISO/TC22)提出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準提案,獲批組建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工作組(ISO/TC22/SC33/WG9)并擔任工作組召集人。隨后,我國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踐,聯合德國、日本、英國、荷蘭、美國等二十余個國家的專家,圍繞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共同規劃了一系列國際標準項目,包括ISO 34501場景詞匯、ISO 34502安全評估框架、ISO 34503設計運行范圍、ISO 34504場景分類、以及ISO 34505評價與用例生成等。

值得一提的是,ISO 34501是該系列中首個發布的國際標準,主要規范了自動駕駛系統、動態駕駛任務、設計運行范圍及條件等概念,明確了場景、動靜態環境和實體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形成了包括功能場景、抽象場景、邏輯場景和具體場景在內的場景層次描述規則。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將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以國際國內標準同步研究、同步制定為原則,充分發揮我國汽車產業應用場景豐富、技術創新活躍等優勢,加快推進自動駕駛先進技術研發、基礎場景庫建設應用及行業測試評價能力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法規體系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參與度和貢獻度。

自動駕駛從技術端走向應用端

作為汽車行業前瞻性的技術,自動駕駛對汽車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政策支持到法規保障、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協同,在各方持續努力下,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加快落地和商業化開發。

8月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鼓勵和規范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我國多地今年也陸續出臺了自動駕駛方面的政策,各地應用實踐也呈現多種趨勢。如《重慶市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應用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建成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生態,打造以基礎平臺支撐產業發展的高質量樣板?!段錆h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為開展自動駕駛業務的企業,提供詳細的指導和支持?!渡钲诮洕貐^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生效,這是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法規,對其中自動駕駛的準入規則、路權、權責認定等進行了明確規定。

另外,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已具備硬件基礎。目前我國過半數主流主機廠已推出滿足L3級別智能駕駛硬件要求的車型,多家主機廠將2025年前后作為實現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目標時點。

8月7日,全國首個全車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在重慶市永川區發放,百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正式開始運營。

事實上,隨著北京、重慶、武漢、深圳、廣州、長沙等多個城市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特定區域、特定時段進行商業化試運營,車企、科技公司和自動駕駛產業鏈相關企業開始密集合作,期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進程不斷提速。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單位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測試互認與評估結果,目前我國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測試道路超5000公里。以北京為例,截至目前,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累計訂單量超43萬人次,測試運營狀況良好。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我國將持續推動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迭代,在釋放新的市場空間同時,也加速智能汽車的發展,“新能源車+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力量。

中信證券研究部高級副總裁丁奇表示,2025年或將在高端車型上、較大范圍內實現簡單場景的智能駕駛,例如高速脫把駕駛、車庫自動泊車等。而在2030年,自動駕駛可以邁向接近L4水平,屆時汽車架構或將隨之改變,駕駛艙成為“第三空間”的愿景將有望實現。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