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國有經濟、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宏觀調控》報告發布會舉辦

2022-12-22 15:58 中國發展網
國有企業 宏觀調控 可持續發展

摘要:國有企業是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社會主義性質和優越性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保證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手段,是彌補社會失靈和市場本身缺陷的重要的手段。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國有經濟、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宏觀調控》報告發布會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趙峰發布題為《國有經濟、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宏觀調控》的報告。報告指出,在基本經濟制度下,國有經濟對社會的宏觀調控表現為:通過推動社會技術創新、穩定宏觀經濟、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和有效利用生產剩余充分發揮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了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通過實行按勞分配、上繳國有資產收益和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充足的現實力量;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等為黨發揮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核心作用和政府進行經濟協調提供了重要依托,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研究員楊靜提出:一是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對國有經濟、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宏觀調控三者的辯證關系有待進一步論述;二是對國有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使命有待進行深入闡述;三是從制度和體制層面,需要加強對于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國有企業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有企業始終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等內容的研究。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韓文龍認為,國有企業是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社會主義性質和優越性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保證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手段,是彌補社會失靈和市場本身缺陷的重要的手段。明晰經濟的宏觀調控與社會的宏觀調控的區別;補充國有經濟在關系國計民生重要行業部門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的論述;理順社會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關系;闡述生產社會化規律是對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然要求的邏輯等四個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長聘副教授李幫喜認為,報告為當前國有經濟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和學理基礎。在改革途徑上,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在改革目標上,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衡量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標準;在改革理論上,實現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統一平衡;在改革短板上,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改革階段上,國有企業發展目標已從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階段轉入加快建設階段。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馮志軒認為,報告是近年來關于國有經濟、公有制,以及宏觀調控三者關系較為全面的研究。發展國有經濟與加強政府調控的一個原因是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而市場失靈本質上是因為生產社會化下,生產網絡的整體性和生產資料局部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國有經濟體現出自己的優越性,既服務于整體的資本有機構成的降低,實現利潤率重塑,又通過自己生產率的優勢實現整個社會積累的順暢。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慎蕭認為,學界關于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做強、做優、做大的探討存在爭議,爭議的關鍵問題在于國有資本所具有的資本的一般屬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的關系,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是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實踐基礎;另一方面,國有資本本身的做強、做優、做大也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宏觀反映。所以,二者既在功能上相互補充,又在實踐中相輔相成。在辯證地認識國有企業與國有資本的關系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轉變,拓展對于國有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楊繼東提出,不同學科在進行國有經濟研究時需要考慮以下五個一致性問題。一是要思考世界范圍內對于國有經濟發展的研究的一致性;二是要思考理論和現實的一致性;三是要思考國有企業內部的一致性;四是要思考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一致性;五是要思考動態的,或者是改革的一致性。(楊文)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