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2)》:賦能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雙提升
摘要:借助大數據、物流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公共資源交易的數字化轉型獲得快速發展,數字交易、數字監管、數字服務進一步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質量的提升、交易環境的優化、社會滿意度的提高。一個依托先進技術提升交易品質、交易品質提升又對新技術提出更高需求的正向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中國發展網訊 在12月24日舉辦的以“價值引領與模式創新”為主題的2022中國公共資源交易數字治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招標》雜志社共同發布了《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2)》(下簡稱“報告”)。這是連續第二年發布的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行業重磅報告,將于2023年1月份正式出版發行。
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最強勁的引擎。報告強調,伴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是實踐部門創新治理的新標準。借助大數據、物流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公共資源交易的數字化轉型獲得快速發展,數字交易、數字監管、數字服務進一步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質量的提升、交易環境的優化、社會滿意度的提高。一個依托先進技術提升交易品質、交易品質提升又對新技術提出更高需求的正向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2)》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叢虎擔任主編,集結專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研究的權威專家、專業研究者和實踐專家共同編撰。報告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語言簡練、文風樸實,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敘事方式,全方位展示了2022年公共資源交易理論研究前沿、實踐創新成果以及國內外實踐最新發展。
報告共14萬字,分為“理論”“實踐”“發展”三大部分、九個章節,以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闡述,展示了一幅創新和改革的宏偉藍圖。理論篇,全面闡述了公共資源交易基礎理論、組織理論、運行理論的最新研究,著力厘清行業基礎性問題,凝聚改革發展共識;實踐篇,重點介紹了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土地及礦產權等公共資源交易業務運行及法律政策發展情況,解讀了實踐熱點話題、焦點問題;發展篇,深入剖析了國際公共采購發生的新變化以及我國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轉型發展,分享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貴州、海南、南京、西安等多地在制度政策、運行機制、科技應用、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典型案例。
報告指出,進入中國式治理新時代的今天,公共資源市場配置成效更為突出。這不僅表現為盤活整個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有效激發了公共資源的最大效用;還表現為市場化配置公共資源的公共政策工具價值,有效地實現了公共價值的最大化。作為基本經濟制度和重大國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所呈現出來的我國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的變革正在中華大地上開花結果。
近年來,公共資源交易在實踐中快速發展。全國各地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在交易場所、交易平臺、交易標準、交易系統、交易組織、交易制度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公共資源交易整合變革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交易場所的智能化變革、數據“一網共享”、交易“一網通辦”、服務“一網集成”、監管“一網協同”、交易組織的專業化和綜合化、交易制度的規范化和法治化。
公共資源交易,事關資源配置效益效率,事關社會公平公正。報告呼吁更多專家學者及有識之士,以深邃的思想、智慧的光芒、果敢的行動,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理論與實踐創新,不斷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效益雙提升,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楊文)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