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數字化助力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建設
摘要:2023年上半年,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目前的多元財富管理行業格局中,銀行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張,公募基金公司財富管理服務發展空間較大,第三方機構依托互聯網發展迅速,在專業服務普惠性和交互體驗性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中國數字金融合作論壇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聯合舉辦中國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大會,會上重磅發布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團隊完成的《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3上)》,報告列出2023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能力百強機構,排名主要聚焦公募類財富管理產品(非現金類)的保有規模,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以及非貨幣公募基金。其中,前二十家有十八家為銀行,招商銀行以23303億元的總保有規模排名第一,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排在第二至五位。此外,第三方機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分別位列第六和第十三。
報告基于客觀數據提出,2023年上半年,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目前的多元財富管理行業格局中,銀行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張,公募基金公司財富管理服務發展空間較大,第三方機構依托互聯網發展迅速,在專業服務普惠性和交互體驗性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本次報告的主題是“數字化助力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建設”。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財富管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以及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日益精細化、復雜化和多樣化,財富管理開始從單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數字化進一步向平臺化、生態化方向演變,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即財富管理開放生態的建設。
財富管理開放生態重塑了財富管理上下游關系,實現從獨立服務向協同聯合服務用戶模式的轉變,本質上是以客戶為中心、以數字化能力為支撐,對財富管理服務方式進行革新和優化。
其中,銀行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建設如火如荼。許多頭部銀行已紛紛搭建財富管理開放平臺,引入機構入駐并“線上開店”。券商在財富管理生態建設尚有較大發力空間,目前僅有少量頭部券商推出了開放平臺。而作為財富管理行業開放趨勢下的先行者,第三方機構在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建設上具備技術優勢和豐富經驗。以螞蟻財富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機構已邁入開放2.0階段,通過開放生態服務體系,與機構合作為用戶更多元地提供“顧”的服務,引導用戶理財行為更專業、理性。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尤其是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等公募類產品都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面對去年以來的市場震蕩、預期不足,財富管理行業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要把握凝聚行業合力的機遇,以開放共贏的理念,通過高質量客戶服務提高投資者理財獲得感。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