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2)》發布:多元財富管理格局逐步成熟,各類機構深度擁抱數字化

2023-03-24 18:25 中國發展網
財富管理

摘要: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開放共建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各類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優勢,通過開放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發展網訊  3月24日,中國數字金融合作論壇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發布《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2)》,并列出2022年財富管理能力百強機構。其中,前二十家有十八家為銀行,招商銀行以24529億元的總保有規模排名第一,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排在第二至五位。此外,第三方互聯網代銷機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分別位列第七和第十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表示,2022年,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目前的財富管理行業格局中,銀行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第三方機構等作為有益補充,多元財富管理格局逐漸成熟。

財富管理能力評價排名主要聚焦公募財富管理產品(非現金類)的保有規模,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以及非貨幣公募基金,對不同機構的財富管理能力作出評價。

從百強機構的數量上看,前100家機構中,銀行上榜65家,依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券商、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基金公司分別入圍18家、10家、6家。

從總體評分看,前100家機構得分平均值為210.58分,較2022年上半年略有下降,但總體水平依舊較高,機構財富管理能力依然較強。其中,銀行平均得分為225.22分,券商平均163.53分,持續超過基金公司的140.10分,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平均241.03分。

在數字化轉型時代,財富管理機構也呈現出多元格局。報告認為,銀行作為財富管理行業中流砥柱,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持續加大。券商在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張的同時,已初步建立數字化財富管理生態。第三方機構則依托技術優勢,通過搭建開放平臺助力合作機構數字化轉型。

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開放共建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各類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優勢,通過開放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對于商業銀行,未來機會在于整合線上線下板塊,將數字化工具在服務長尾客戶基礎上,更進一步服務于中高凈值乃至私人銀行客戶;對于證券公司,機會在于從過去撮合交易轉為長期資產配置,通過數字工具賦能買方投顧,推動券商自身財富管理轉型;對于公募基金,未來機會在于數字化工具讓自營渠道更加豐富,進一步沉淀客戶長線資金;對于第三方機構,未來可以進一步開放,與機構合作共建,提升服務專業性和打造服務品牌,更深度陪伴客戶。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