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場會上看高質量發展中的呼和浩特“力量”
摘要:這種“力量”是“走“出來的,因為“走”才會有源頭活水。參會人員從6月29日清水河縣現場會召開開始,到8月31日回民區、新城區現場會結束,這場觀摩活動已歷時兩個多月。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考,一路向未來。
8月31日,呼和浩特全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回民區、新城區現場會召開。
與會人員所到之處,處處跳動著謀發展、抓產業、惠民生的強勁發展脈搏。在這場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各旗縣區負責同志紛紛走出自家藩籬、對標對本產業發展,激情書寫答卷,一路感受著高質量發展中的呼和浩特“力量”。
新城區丁香路區域服務中心
新城區第一實驗小學校區一角
回民區引進的康養項目
開業不久的回民區海亮轉角巷
提升改造后的回民區寬巷子美食街
這種“力量”是“走“出來的,因為“走”才會有源頭活水。參會人員從6月29日清水河縣現場會召開開始,到8月31日回民區、新城區現場會結束,這場觀摩活動已歷時兩個多月。
在此期間,呼和浩特市委書記,市長親身躬行,各旗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及有關人員、媒體記者一道走進城區鄉村、企業工廠、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與先進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距離。
從清水河縣旭陽中燃項目到高茂泉村鄉村振興現場,與會人員深刻感受到了清水河縣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成效,以及清水河縣干部實打實地謀發展、抓落實的干勁。每個人激發著強招引、抓項目、拼經濟的思想共鳴,增強了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
從武川縣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加工區到金草原肉羊全產業鏈項目施工現場,與會人員實地走訪,察民情、看發展,感受到武川縣立足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以特色產業為抓手,積極盤活僵尸企業,全力打造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加工區的顯著成效。
這種“力量”是“看”出來的,因為“看”是比較的過程。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與會人員走遍了呼和浩特的九個旗縣區、80個項目。通過看現場、看進度,看民情,達到學先進找差距、趕先進促提升的效果。
從和林格爾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萬畝露地蔬菜種植基地到和林格爾新區“云谷”,看到兩地的產業層次高、產業結構優,對于呼和浩特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形成產業集群式發展。
從托克托縣大唐藍色小鎮到蒙草苜蓿良種繁育基地,一個個產業定位清晰的新項目好項目,一項項有力度有溫度的重點工作,生動展現了兩地產業發展的鮮明特色和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無不透露出兩地干部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的激情與活力。
這種“力量”是“考”出來的,因為只有“考”才知優劣。在此期間,參會領導與有關人員在“走”“看”“考”的過程中,自然會思考實施“強首府工程”、實現首府“首起來”的目標、路徑在哪里?那就是對于定下來的事情,“頭拱地”也要拿下來,對于難啃的硬骨頭,就是“崩掉牙”也要啃下來。
從賽罕區雙臺什學校項目到玉泉區大盛魁博物館集群,展現了兩地區在推動首府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城市中的擔當作為。要強化首位意識,摒棄“差不多、過得去”的思想,以更高的標準推動各項工作,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從回民區改造提升后的中山西路商圈、寬巷子美食街到新城區科技城企業總部基地,我們可以看到城市“煙火氣”點燃的新活力及高新科技產業提檔升級的新動力,每一處都堅定了首府未來發展的信心。要善于在對比中找差距、在思考中謀發展,主動適應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找準各自發展中的比較優勢和未來經濟增長點。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成績的背后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靠的是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出真知的理念,靠的是說了就辦,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以奮勇爭先的擔當、點滴行動的積累和久久為功的韌勁,攜手繪就明天呼和浩特市更加美好的藍圖。(梁喜俊 唐北 義博)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