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7.5%”呈現新質生產力發展好勢頭

2024-04-22 15:10 中國改革報
新質生產力

摘要: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8%、12.7%。

□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杜壯 尹明波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數據,謀“新”重“質”成為一季度產業發展的關鍵詞。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8%、12.7%。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從各個產業的表現來看,確實存在著不平衡性,工業的消費品制造業回升的勢頭還低于規上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不同地區也有差異。傳統行業在恢復中受房地產調整的影響,恢復得比較慢,但是新興產業發展較好。

談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盛來運用四個“新”說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一些產業、經營活動、產品上顯示出的新成效,即新興產業繼續加快發展,新產品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新投資、新基建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一季度最熱門的詞匯當屬“新質生產力”。開年之際,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釋放出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不僅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被列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他在湖南考察時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

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已在運轉,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1.1%,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醫療、服務、救援、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這一“源頭活水”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較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2.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0%和10.0%,汽車行業增長9.7%。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本報記者,汽車與航空航天等產業數據揭示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積極趨勢。汽車制造業的增長,不僅代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強勁需求,也反映出我國汽車行業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持續努力。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增長,則進一步說明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體系完善以及國防工業發展等方面的長遠布局正在逐步顯現成效。

“這種增長態勢,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也為穩定就業、促進出口、拉動內需提供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將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朱克力說。

未來產業迅猛發展

縱觀一季度,未來產業特別是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

1月11日13時30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將搭載的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引力一號商業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由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東方空間技術(山東)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通過年輕的百人研發團隊三年攻克4大關鍵技術群、17項關鍵技術,開展了23項大型地面試驗、489項單項試驗、1452次試驗迭代,獲得圓滿成功。

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產業和資本市場關注。目前各省份正競逐新賽道,加快布局“天空之城”。今年1月,山東省印發的《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35年,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布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躋身航空航天制造強省之列。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深圳、上海、無錫等城市競相推出低空經濟集聚區。

“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都取得顯著進展,作為高技術產業重要代表,其快速發展將為我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有望推動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朱克力表示。

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眾多。“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截至目前,山西、上海、浙江等省份依托新質生產力制定了未來產業發展相關規劃、方案或意見。在產業選擇上,各地不盡相同,如布局氫能、核能、儲能等未來能源,前瞻6G、量子通信等未來網絡,規劃深??仗臁⑷斯ぶ悄?、元宇宙等領域。今年2月,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分門別類制定未來產業行動計劃,建立省級領導定向聯系未來產業集群機制,加快推動未來產業布局和發展。

朱克力認為,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突破口在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結合當地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精準定位發展方向。

“人工智能+”+“數據要素×”

一季度,一組公式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人工智能+”疊加“數據要素×”。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創新技術和以數據要素為代表的新型生產要素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伴隨產業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業,成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蛾P于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更是將開展“人工智能+”和實施“數據要素×”兩項行動,列為2024年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及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近兩年以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加速各行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4月初發布的公告顯示,目前已有117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通過備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認為,2023年,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IT技術引發了智能時代的新革命,成為推動千行百業應用創新的動力之源。“人工智能+”行動的目標就是要積極應用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賦能,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帶來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副秘書長王沛霖表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壯大離不開“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的深度融合與高效運作,這兩項行動的深度推進,將為我國帶來產業轉型的歷史性機遇,有望打造出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質的飛躍。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7.5%”呈現新質生產力發展好勢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