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如何“落實起步”
摘要:什么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彭森指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全新的改革目標,是40多年改革探索中對改革理論和目標最新的深化和創新。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 王健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12月28日在北京表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統籌“立”與“破”、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改革與重點突破五組關系。
當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改革論壇在北京舉行,彭森致辭并作演講。與會人員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深入探討。
與會專家認為,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明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如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彭森指出,需要統籌五個方面的關系。
——統籌好“立”與“破”的關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時指出,‘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明年的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這不僅是經濟工作的指導方針,也是全面推進改革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彭森指出,“立”強調的是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主要是立法律、立制度政策、立中長期目標,這次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要求2029年完成這些改革任務,并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更高目標意義上的“立”,標志著應對新形勢新挑戰的中國改革進入了一個目標明確、時間表清晰、任務又十分繁重的新的歷史進程。要完成這個目標任務,還是要通過實踐中的“破”,即大膽探索、大膽實驗、探索創新,才能完成。
——統籌好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關系。什么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彭森指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全新的改革目標,是40多年改革探索中對改革理論和目標最新的深化和創新。
“從目標導向上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定是系統完備的經濟。”他談道,2020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新時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7項重點任務,包括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加微觀主體活力;夯實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保障社會公平競爭;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社會活力;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治保障。這7條既是按照目標導向提出的改革重點任務,也是對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系統的具體的描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篇章中重點對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的任務進行闡釋,在其后的篇章中對宏觀治理、民生保障、高水平開放和法治建設任務也提出了具體要求。“總體看,這兩個文件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準和任務的表述是一脈相承、完全一致的。”
“從問題導向要求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是比較完善、成熟定型的經濟。市場化改革搞了30多年,體制機制短板還不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沒有回避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對當前矛盾和問題的分析既全面又深刻。”彭森說。
——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
“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也是能否如期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和試金石。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質上是要處理好誰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問題,這也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彭森指出: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所以說到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條件下高水平的市場經濟,它一定是機制高效的經濟。
他進一步指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實際上講的也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放得活”是前提、是重點;“管得住”講的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在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要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也管不住的事情。“要特別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管’不是簡單下行政命令,而是要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統籌好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為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改革的本質就是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也是不斷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動力的過程。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什么是進?彭森認為,一是高質量發展要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二是經濟體制改革要進。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方面的作用最直接、最突出。
彭森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重點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些是周期性的,但更多是結構性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進”才能解決。比如,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條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重點是要調整消費和投資的結構,而提振消費的關鍵是推進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所以,實現這個目標根本要靠改革。第二條要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推動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資源要素的創新性配置,資源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就是講的要素市場化改革。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各項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放大政策效應。會議還要求針對制約發展中的深層次障礙和外部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充分說明改革是穩中求進、增強改革內生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統籌好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任務艱巨繁重,必須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突出體制機制改革、突出戰略性全局性重大任務,要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準確把握各項改革任務的核心要義。從根本上,一是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和發展更有活力、競爭力、創造力的經營主體。二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否則就不能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種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四是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五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六是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