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困難比拼耐力 中美關稅博弈正義者勝
摘要:關稅戰本質上是試圖以激烈、強制的方式,重塑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實現美國國家利益,與軍事沖突的目的一樣,只不過換了種武器。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評論員 季曉莉
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放任國內財富和收入嚴重失衡,部分地區生活水平下降,并在國內外造成巨大金融失衡。但美國不從自身尋找原因,也無力調整國內政策,卻試圖將危機轉移給貿易伙伴。
關稅戰本質上是試圖以激烈、強制的方式,重塑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實現美國國家利益,與軍事沖突的目的一樣,只不過換了種武器。過去,全球化是抑制戰爭的好辦法,因為所有經濟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有共同利益,不會輕易翻臉。但如果美國執意無視世貿組織規則,單方面推行高關稅,那它過去幾十年來主導的國際貿易金融體系都將瓦解,它曾經的全球領導地位也必然被削弱。
有人說,只有中國硬剛美國,其他國家不謀求反制,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和談判的空間,中國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巨大的對美出口份額不可能短期內被內需消化掉。事實上,中國沒有妥協的余地,因為特朗普關稅戰的最終目標是重新實現美國獨一無二的優勢,徹底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空間,扼殺中國產業升級的機會。因此,退讓還要用更大的退讓來彌補,“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那是我們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我們退無可退,團結一致絕地反擊才有機會獲勝。事實上,這次前所未有的關稅戰教育了全體國人,自4月2日開始,很多人時刻關注與關稅有關的國內外新聞,并積極做出反應。國內金融界有人感嘆,從業20多年來從未見到整個行業如此齊心協力,保衛國家利益,也即我們共同的利益。國內外不少人都看到,中國已經展示了能在關稅戰中戰勝美國的實力。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表文章認為,美國在科技投入、社會治理、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的非理性轉向,使中國體制的穩定性優勢愈發凸顯,中美制度及治理效能的對比提升了中國對制度的自信。
但是我們要面對的困難也是實實在在的?;フ?00%以上的關稅政策如果不能取消,最終可能導致中美貿易的基本斷裂,進而引發全球動蕩。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只是體現在數字上。中美貿易是全球大型經濟體之間銜接度和依賴性最強的經濟關系之一,脫鉤對雙方都是嚴重打擊——生產經營成本增加,市場萎縮、局部暫時的工廠倒閉甚至失業或許都會出現。
短暫的停頓與觀望過后,如果美國政府還沒有被自身利益的損害打痛,“靴子”終會落下來。我國政府正在通過系列“組合拳”化解這一局面,但陣痛期必然存在。漲價、外貿轉內銷、轉向其他海外市場、在海外開組裝廠等,這些應對措施在實際操作中都有難度,調整時間或許要以月計、以年計,甚至更久。個人要有所準備,努力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探尋新的道路與生機。中長期看,中國必將更加深化與全球的聯系,發展機會絕不會因為美國的阻礙而中斷,對于這一點,我們是有自信的。
當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政策不斷地揮霍美國在二戰后多年來積累的國際信譽,中國應該抓住機遇,在關稅戰中不但要穩住自身,還要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新的全球自由貿易格局的形成,努力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達成各種自由貿易協定,避開美國拉攏全球孤立中國的陷阱。中國應該進一步改革開放,向全球展現中國的文明開放精氣神,爭取各國人民的理解支持和長期合作。比拼耐力,這是我們的長項;風雨同舟,屬于中國的時代終會來到。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