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關稅霸凌: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摘要:美方聲稱,如果中國沒有在4月8日前取消對美加征的34%關稅,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產品額外征收50%的關稅。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 安寧
根據白宮4月10日發布的一項行政命令,美國對中國產品征收的額外關稅現已達到145%。這場自詡為“美國優先”的貿易戰徹底暴露出“經濟勒索”的實質。對此,中國政府迅速采取系統性反制措施,統籌政策工具箱、強化產業鏈協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展現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與全球貿易秩序的決心。
4月1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4月12日起,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規定的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公告強調,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游戲,中方將不予理會。
精準反制與規則博弈
面對美國政府濫施關稅亂拳的做法,中國第一時間采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
4月4日,中國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起反制。當天,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產業競爭力調查,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對等關稅”措施;海關總署暫停美國4家企業產品輸華資質、暫停美國兩家禽肉企業產品輸華。
美方聲稱,如果中國沒有在4月8日前取消對美加征的34%關稅,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產品額外征收50%的關稅。顯而易見,美方對華發起高關稅脅迫在先,中方進行正當反制在后,目的是促使美國回到多邊貿易體制的正軌上來。對此,中方明確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必將奉陪到底。
4月9日,中國多部門迅速回應,宣布加碼反制措施: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規定的加征關稅稅率,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商務部宣布,決定將美國光子公司等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同日發布公告,決定將護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同時,中國已在世貿組織(WTO)就美國對華產品進一步加征50%關稅追加提起訴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9日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明確表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針對中方是否就關稅問題與美展開談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4月10日表示,中方的立場是明確一貫的。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在外交部4月1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美方稱對華關稅達145%”提問,林劍表示,中方已多次闡述在關稅問題上的嚴正立場。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提前準備與堅定信心
“對等關稅”出爐后,中國企業短期內將面臨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然而加征關稅的靴子并非第一次落地,許多公司已有提前準備。
智能制造服務商派斯林表示,公司在中國、美國均有本地化的業務團隊,并設有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將充分發揮全球化業務布局、核心技術團隊及本地化制造產能優勢,為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
4月8日早晨,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座談會,邀請江蘇省天合光能、浙江省中基寧波集團、廣東省領益智造、北京市滴滴出行、山東省歌爾股份等5家民營企業與會,聽取宏觀政策在微觀主體的落實情況及建議,聽取應對美加征關稅的舉措及建議,聽取穩外貿、穩就業的意見及建議。
與會企業負責人均認為,對美國加征關稅已有準備,正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同時國內發展環境穩定、市場空間廣闊,企業有信心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克服困難、取得突破、實現更好發展。
資本市場方面,4月7日,A股在清明節假期后開盤遭遇下挫的情況下,“國家隊”出手支持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4月8日,多部門重磅發聲。中央匯金公司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宣布近日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隊”果斷出手穩市場中,央企行動迅速,成為主力軍。連日來,多家央企接連宣布大額增持股票資產,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央企集體行動,釋放出國有資本對市場的強力托底信號,更展示出國家戰略資本應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底氣和信心。
4月11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漲0.45%;深證成指收漲0.82%;創業板指收漲1.36%。
產業鏈韌性與全球化布局
降低美國市場占比,全球化布局以提升抗風險能力,是不少上市公司在幾年前便開始著手的事情。
盈趣科技表示,公司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收入占比較小,預計為20%~30%,且大部分產品已在海外智造基地生產交付。公司與海外客戶主要采用FOB(裝運港船上交貨)貿易模式,海運費和關稅由客戶承擔。公司表示:“公司產品高度定制化,擁有較強的內生增長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并且公司國際化布局起步早,國際化程度較高,有助于應對和把握國際經貿形勢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藍思科技表示,公司已構筑起穩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經全面評估,預計關稅政策變化對整體經營影響非常有限。目前,藍思科技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國、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國際辦公駐點。通過從戰略上拓寬全球業務版圖,使自身的制造能力與全球市場動態相契合,滿足國際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需求,有效抵御地緣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對于“一帶一路”業務的開拓,讓部分企業的出口業務更加多元化,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比如,樂惠國際稱,公司設備出口份額占到50%左右,其中,超過90%出口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因此,這次美國的關稅政策對公司幾乎沒有影響。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盡管2024年中美貿易額為6883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中國仍是美國第一大逆差來源國,但對美出口占中國貨物總出口的比重,已從2018年的19.2%下降至14.7%。同時,東盟早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墨西哥則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國,加拿大緊隨其后,中國位列第三。
綜合來看,中國此次反制并非簡單“以牙還牙”,而是通過“精準關稅反制+產業鏈深度重構+全球伙伴協作”的組合拳,既捍衛自身發展權益,也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穩定性,是維護全球化浪潮下的正義之戰。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中國正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和更扎實的自主創新,證明全球化進程中合作共贏才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