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中國專家:SpaceX“星鏈”計劃確實很瘋狂,但確實有底氣

2020-06-05 14:08 環球時報
星鏈 衛星 spacex

摘要:之前有一些業內人士撰文提出“星鏈”計劃有著軍事潛力和用途。該專家表示,他認為“星鏈”計劃必然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計劃,事實上空天資源的爭奪一直是大國角力的“戰場”。

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幫美國重獲載人航天能力數天后,SpaceX公司“星鏈”計劃的第八次發射在北京時間4日上午9時25分順利升空,再次成功將60顆衛星送入軌道。針對“星鏈”計劃的熱點話題,《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中科院計算所南京創研院相關負責人。

中國專家:SpaceX“星鏈”計劃確實很瘋狂,但確實有底氣

本次發射是SpaceX公司今年進行的第6次“星鏈”組網發射任務。自去年5月組網發射啟動以來,該公司迄今已通過8次發射將480顆“星鏈”組網衛星送入軌道。按照計劃,“星鏈”計劃擬在近地軌道發射數萬顆衛星組成一個龐大的星座。

對于“星鏈”的發展前景,中科院計算所南京創研院相關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星鏈”計劃確實很瘋狂,但確實有一定底氣。國家層面,美國作為航天大國,在很多方面處于一覽眾山小的狀態;企業層面,SpaceX公司在技術積累方面是航天領域的佼佼者;再加上擁有強大執行力和號召力的馬斯克。他從個人角度出發,對“星鏈”星座比較看好,因為它符合我們對未來的通信需求。但全球低軌寬帶通信系統,它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結合了政治、商業等一系列因素。比如頻率和軌位問題,國家因為政治安全等因素的服務運營問題等都會影響著整個計劃的后續實施。

從技術角度,這個超級星座將會對全球航天領域帶來哪些新的變數以及技術提升呢?該專家表示,一是衛星的設計研制呈現出多功能、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小衛星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部署快,就像“星鏈”一樣,可以一箭60星。二是火箭發射技術出現重大技術突破。美國SpaceX的火箭回收利用和“一箭多星”技術極大地拉低了發射成本,增加了有效載荷,提升了經濟效益。三是波束成形、抗干擾、抗衰減等關鍵通信技術的突破,Ku/Ka等頻段的使用,需要衛星接收終端對衛星信號的跟蹤更加靈敏。從終端多樣性的角度來說,低功耗、小型化也是我們發展的趨勢。SpaceX目前公開的資料里透露的關于通信的技術細節并不多,但如此大規模的星座,其在資源調度協作,切換接入控制,波束的精準指向控制等方面的技術肯定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談到“星鏈”的高頻率大規模組網發射,會對于全球相關產業方面帶來哪些競爭的問題時,這位負責人介紹,相比美國銥星系統,我國在低軌衛星通信領域起步較晚,但在國家層面并不是沒有重視,只不過不是剛需。近幾年,我國低軌衛星通信星座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中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確立了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衛星網和移動網天地融合互聯互通,并將低軌衛星互聯網納入了實施計劃。“鴻雁”“虹云”等項目也已完成首期發射,但不得不承認目前與有些國家還存在一定技術差距,但我國眾多企業、科研院所都在抓緊為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而奮斗。

之前有一些業內人士撰文提出“星鏈”計劃有著軍事潛力和用途。該專家表示,他認為“星鏈”計劃必然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計劃,事實上空天資源的爭奪一直是大國角力的“戰場”。

從技術研究角度,我們能做的是加快推進研究進度,突破核心技術,盡快申請搶占頻譜資源。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ITU、3GPP等國際標準化組織開展的衛星標準制定工作,爭取占據衛星標準制定的主導權。同時應當考慮與歐盟和俄羅斯在衛星互聯網和其他太空領域開展戰略合作,積極參與到各類國際項目的合作與標準制定之中,提升我國在衛星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我們要相信國家,堅守自己的崗位,爭取更多技術突破,才是每一位科研人員應盡的責任。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唐雅麗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