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中國TMT企業上市勢頭持續加強,今年將是IPO大年
摘要:2月25日,普華永道在京發布了2020年下半年中國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TMT)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數據。2020年下半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大幅度上升,共計109起,融資總額躍升至約人民幣2496億元。2020年全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總計164起,較2019年全年增加近58%,共獲得融資額約人民幣3468億元,較2019年全年大幅增加近一倍。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2月25日,普華永道在京發布了2020年下半年中國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TMT)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數據。2020年下半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大幅度上升,共計109起,融資總額躍升至約人民幣2496億元。2020年全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總計164起,較2019年全年增加近58%,共獲得融資額約人民幣3468億元,較2019年全年大幅增加近一倍。其中,2020年下半年融資額最大的內地TMT企業IPO是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芯國際,融資額約為人民幣532億元;在香港上市的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融資額約為人民幣261億元。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倪靖安表示:“2020年下半年,在科創板及創業板注冊制實施的推動下,以及受美國和香港資本市場活躍的影響,中國內地TMT公司的上市勢頭持續加強。由于快手等企業于2021年初在香港上市,再加上科創板及創業板塊的穩步發展,我們展望2021年會是一個TMT企業IPO大年,在A股和海外市場都有可能創新高。”
各大板塊分析顯示,2020年下半年,科創板成為內地TMT企業的主要上市選擇地,34%的內地TMT企業選擇在科創板上市,共計37家,獲得約人民幣957億元融資額。另有30家內地TMT企業選擇在香港及海外上市,占28%,獲得約人民幣1259億元融資額;深圳創業板有24起TMT行業IPO,占22%,獲得約人民幣181億元融資額;主板有7起,占6%,融資額約人民幣34億元;深圳中小板11起,占10%,融資額約人民幣65億元。
分析關鍵財務數據可以看出,2020年下半年,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IPO共61起(其中半導體行業共約11起),占比56%;軟件與服務行業43起,占比39%;媒體行業5起,占比5%。類屬于軟件與服務類TMT企業的陸金所及貝殼收入規模遠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業,導致軟件與服務類上市企業的平均收入較高。
除了香港及海外市場對尚未盈利的企業帶虧損上市接受度較高之外,科創板的推出也為尚處在虧損狀態的企業提供了上市機會。2020年下半年于香港及海外上市的30家TMT企業中共有11家處于虧損狀態,但由于紐交所上市的陸金所利潤規模遠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業,導致香港及海外上市企業的平均凈利潤較高。至于2020年下半年于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有3家處于虧損狀態,科創板上市規則對上市指標的放開,為具有研發能力的虧損企業創造了新的機會。
科創板上市TMT企業除外,A股上市TMT企業的平均市盈率在2020年底較之前期間雖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A股TMT公司平均市盈率由2019年12月31日的48倍,上升至2020年6月30日的57倍后,滑落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于科創板掛牌上市的企業共215家。上市首日,平均市盈率為67倍,市盈率最高的福能股份達到1737倍。其中TMT企業共86家,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18.12億元。上市首日,該86家TMT企業平均市盈率為60倍,市盈率最高的達到近355倍。
在創業板方面,自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掛牌上市以來,共有63家企業于創業板上市,總融資額為人民幣660億元,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10.48億元,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5倍。其中,17家TMT行業企業的總融資額為人民幣152億元,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8.96億元,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5倍。
“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的深入,將進一步帶動國內金融市場其他板塊的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在2021年仍將成為TMT企業的上市選擇熱點。”普華永道全球TMT行業主管合伙人周偉然認為,香港市場將繼續成為中概股尋求二次上市的首選地。同時,香港市場于2018年對上市規則的修訂,將會更為明顯地體現其優勢。紅籌架構、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將會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積極發展。
“若香港市場調高盈利規定的建議最終落實,將幫助香港市場提高整體上市公司素質。”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審計業務合伙人劉雨鷗同時表示:“2020年度中概股赴美上市勢頭強勁?!锻鈬締栘煼ò浮返纳⒃黾又袊髽I赴美上市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但在短期內并不會對中概股赴美上市造成實質性影響。同時,該法案的生效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概股尋求香港或海外二次上市。”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