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北京:277項任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2021-03-31 17:10 中國發展網 陳鷹
營商環境 市場主體

摘要:此次發布的營商環境4.0版,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強化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更加注重聚焦關鍵領域重大問題,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斗桨浮诽岢隽?77項任務,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

近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這是北京市2017年9月以來第4次集中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也被稱為營商環境4.0版改革。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的營商環境4.0版,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強化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更加注重聚焦關鍵領域重大問題,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方案》提出了277項任務,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

(一)推動投資建設環境更加高效

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出臺《北京市投資領域審批事項清單》。制定出臺《北京市投資領域審批事項清單(2020年本)》,針對175個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實行“五統一”。

深化告知承諾改革。2021年將繼續推行“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改革模式,進一步明確告知承諾制事項范圍、告知內容、辦理流程,并復制推廣至“三城一區”和自貿區。

優化項目中期審批流程。重點圍繞規劃用地、施工許可等環節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包括加快推進各類規劃數據整合;出臺建筑師負責制指導意見;實行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優化整合測繪事項。

推行市政接入全領域改革。著力抓好相關方面改革,擴大范圍,明確標準,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長。

(二)推動市場環境更加便利

聚焦“準入不準營”難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化管理,推動實現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之外無審批”;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并逐步向自貿區推廣,實現“一證準營”。

進一步優化部分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環境。加快推出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線上線下一次申報、合并辦理、簡化審批、全程網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在網約車領域,通過政府內部數據信息共享,實現網約車運輸證“全程網辦”,減少企業群眾跑動次數。

推動金融信貸營商環境再升級。從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入手,圍繞質押、擔保、信貸等方面提出一批改革舉措,進一步拓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提高融資便利度。

(三)推動外資外貿環境更加開放

通關時間“再壓減”。深入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京津兩地高級認證企業免擔保等優惠待遇跨關區共享,固化疫情期間海關“靈活查驗”“無陪同查驗”等措施。

通關成本“再降低”。推出線上線下同步公開空港口岸經營服務收費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收費,實現口岸通關綜合費用壓縮20%。同時,提出將辦理出口退稅業務平均時間壓減至6個工作日以內,提高企業資金周轉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提升企業雙向投資興業便利度。建立外商投資企業“一站式”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審批事項“一窗受理、同時取證”;提升北京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服務水平。

(四)推動就業環境更加穩定

降低和簡化部分行業就業條件。放寬就業條件,取消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和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推動勞動者在本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入職體檢結果互認;支持企業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定,全面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著力促進人才流動和靈活就業。加大促進人才跨地區自由流動力度;指導建立市場化服務平臺,發布“共享用工”政策指引;推動城鄉統一失業保險制度;將靈活就業、共享用工崗位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政府部門免費為企業發布供求信息,組織專場對接活動。

(五)推動政務環境更加優質

以清理隱性壁壘為重點,以改革創新審批方式為抓手,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自我清查機制,充分利用政務服務大廳、企業座談會等渠道發現問題,逐項清理,切實消除審批執法領域不合理管理措施。大力壓減證明事項,簡化企業群眾辦事手續,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解決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

著力構建統一的數字政務平臺體系。通過打造全市統一的數字服務、數字監管和數字營商平臺,運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政府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持續完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入推進“跨省通辦”。進一步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從“網上可辦、網上深辦”向“全程網辦、全網通辦”深度轉變。同時在北京政務服務網和移動端開設“跨省通辦”服務專區,實現140項企業生產經營和個人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持續提升納稅和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水平。在納稅領域,實現“一張報表、一次申報、一次繳稅、一張憑證”;在全國率先優化增值稅留抵退稅辦理流程。在不動產登記領域,深入推進“全程網辦”登記模式改革,進一步擴大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應用范圍,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買房網上全程辦理。

(六)推動監管執法環境更加規范

大力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繼續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范圍,力爭推動全市各部門涉企“雙隨機”檢查事項覆蓋率不低于90%。

加強全流程信用監管。著力構建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和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機制,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

進一步規范監管執法。全面梳理形成本市涉企檢查事項清單,建立全市統一的涉企檢查綜合信息平臺,實施各部門雙隨機檢查總量控制,真正規范各部門涉企行政檢查。針對行政執法當中存在的執法不公、裁量失度的現象,完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加大執法培訓力度。

(七)推動法治環境更加公平公正

進一步強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圍繞調解、取證、鑒定、審判、執行等關鍵環節,提升司法效率。深化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涉外商事多元解決糾紛中心,在民商事訴訟領域擴大二審獨任制適用范圍;借助“云法庭”推進網上辦案,在全市法院推行網上審理。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懲處力度。通過建立知識產權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有效遏制和威懾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擴大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服務范圍,增加商標、地理標志申請受理、專利侵權行政裁決、仲裁和訴訟遠程立案業務。

提升商事仲裁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推動仲裁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經登記備案即可在特定區域設立業務機構,為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爭議提供仲裁服務。大力推廣“互聯網+仲裁”,拓展網上開庭、網上送達功能,提高仲裁效率。

責任編輯:陳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