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領域融合發展
摘要: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提高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實現體育產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提高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實現體育產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實施意見》對于提升全民健身新品質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引導市民樹立大健康理念,養成主動健身習慣。促進體育與健康、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健全健身服務體系,完善全民健身示范項目。到203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超過55%。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鼓勵將體質監測項目納入健康體檢范圍。
二是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實施《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年—203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挖掘供地潛力,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金角銀邊”和符合條件的公園綠地等,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到2035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持續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面向社會開放。
三是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進全民健身賽事品牌化發展。探索多元化辦賽機制,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運動會”,進一步豐富全民健身賽事內容。創新全民健身賽事組織體制和評價激勵機制,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以足球、籃球、排球、冰雪等運動項目為重點,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以游泳、田徑等項目為試點,將教育部門主辦的符合要求的賽事納入運動員技術等級評定體系。
四是促進全民健身體醫深度融合。積極推行全民健身指南,打造運動與健康管理產業鏈。鼓勵體育與醫療機構建立體醫融合協同創新發展機制,支持體醫融合實驗室、運動康復醫院和健康促進服務中心等機構發展,引導建設若干體醫融合實踐示范項目。
五是優化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推進建設市級“全民健身服務云”平臺,提升場館預定、運動分析、賽事參與、健身指導等綜合服務水平。鼓勵市場開發以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智慧“云健身”產品和服務,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 ?/p>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實施意見》,北京市將大力推動高科技體育領域新應用。一方面,推進體育賽事中的高科技應用。拓展新場景應用,以數字化賦能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與傳媒融合,推進5G、8K、VR等技術在體育賽事中應用。推進體育大數據中心及應用平臺建設,支持開發線上產品和服務,支持直播、短視頻、游戲等在線體育產品創作與生產,打造數字體育產業。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智能體育制造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體育制造領域應用,發展高端智能體育用品制造業,打造智能體育產業集群。鼓勵高科技冰雪運動裝備研發,打造冰雪智能運動裝備一體化產業鏈。
此外,引導體育場館智能升級。推動體育場館智能化升級,鼓勵建設智能體育場館,推出一批體育特色鮮明、服務功能完善的綜合體項目。鼓勵冰雪場館提質升級。創新體育培訓業態及商業模式,鼓勵發展一批智能健身俱樂部和優質體育科技服務品牌。
責任編輯:陳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