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表里繪振興 ——吉林省樺甸市以鄉村旅游拉動鄉村振興述評
摘要:今年7月至12月,集中舉辦白樺節開幕式、“荷風雅韻”千人旗袍秀、“推動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旅游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10余項活動,給身臨其境的游客留下驚喜,給無法親至的游客留足念想。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秦野 記者倪文忠 發展鄉村旅游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能,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助推城鄉一體化的迫切需要——當這種認識正在成為共識之際,隨著“白樺之約”第16 屆樺甸白樺節啟幕,五彩金城再度強勢闖入公眾視野。
以鄉村旅游拉動鄉村振興,吉林省樺甸市早在2016年始實施“431”綠色發展戰略時所布下的這局棋,如今已在新時代走出新的榮耀:獲評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鄉村振興實踐成為省內典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樺甸悄然從“431”邁進“1231”現代產業體系,但“1”始終不變,依然是以旅游業的發展拉動服務業的全面躍升,從而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去年,中新社曾發表一篇題為《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樺甸》的文章,引爆網絡。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和盤托出吉林樺甸鄉村文化之魂,是資源稟賦,是綠水青山。樺甸,她首先是一座森林氧吧,森林覆蓋率65.4%,占幅員面積的70.7%,獲評“省級綠化標準縣”和“省級森林城市”;她還是一座水韻名城,松花江、輝發河兩大水系連接251條中小河流,串起白山湖、紅石湖、松花湖“三湖聯珠”;她更是一座文化古城,壽山仙人洞閃耀著吉林省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蘇密古城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遺址,“放山習俗”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賦資源,如何化為金山銀山?吉林樺甸給出的答案是: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如何讓游客愛上樺甸?”圍繞城市期盼,圍繞打造旅游產業這個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樺甸積極打造長吉長旅游服務中心城市、長白山下最美驛站,建設生態旅游勝地;高標準編制《樺甸市做大做強冰雪旅游產業實施方案》《樺甸市旅游業加快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成立樺甸市文化旅游發展公司,構建文化旅游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形成了推動樺甸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深化文旅融合,勢必要推動“物理疊加”生成“化學反應”。為此,吉林樺甸將豐富的冬季冰雪資源同本土文化相結合,已開展3屆“魅力冰雪·相約樺甸”肇大雞山冰雪文化節,廣迎四海賓客,引爆冬季旅游。今年7月至12月,集中舉辦白樺節開幕式、“荷風雅韻”千人旗袍秀、“推動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旅游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10余項活動,給身臨其境的游客留下驚喜,給無法親至的游客留足念想。
年初以來,吉林樺甸鄉村旅游建設又亮大手筆:推進綠色示范工程,打造省級“3A”標準示范村4個、美麗庭院1000個、干凈人家2000戶、省級美麗鄉村2個;將五樺、樺輝沿線2個鄉鎮19個村37個社整體打造成具有山水特色、風格統一的北方村落民居,輻射延伸周邊村屯連片成帶,形成了點上有特色、線上有亮點、片區有文化的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口袋公園”162個,綠化面積14.26公頃,栽植喬木39.09萬株、灌木112.21萬株。“沒有最美,只有更美”——這豈不正是印象樺甸該有的樣子!
鄉村旅游讓鄉村美起來絕非終極追求,得讓農民富起來,讓他們的臉上綻放幸福的笑容!八道河子鎮新開河村臨近楓雪部落景區,不少村民就近到景區打工,年人均收入近萬元;名峰山莊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成立肇大雞山稻花香合作社,實現周邊農戶耕地成功流轉,農民增收明顯;樺郊鄉友誼村花海建成5年來,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40余萬元,帶動100多名村民穩定就業,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吉林樺甸為綠水青山有力撐起保護傘,綠水青山則為樺甸帶來滾滾財源。在旅游的強力拉動下,樺甸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悄然轉向新增長點。2016年-2019年,實現旅游收入23.7億元,年均增長24.14%;2020年,縱然在戰疫的嚴峻背景下,依然實現旅游收入4.2億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又有游客36.3萬人次涌入吉林樺甸鄉村,望山、看水、尋找鄉愁的記憶。一幕幕闊大的場景,不停地在詮釋著一個合理推論:當鄉村旅游的金鑰匙插向鄉村振興的鎖眼,打開的必將是當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大門!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