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第二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建議設立老齡事務部

2021-12-28 17:11 中國發展網
養老服務 數字化 老齡社會

摘要:我國的養老事業在發展進程中存在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未來或可通過搭建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數字化賦能,推進“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發展。

12月26日,由盤古智庫、老齡社會30人論壇、鳳凰網財經主辦,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優客工場承辦的“老齡時代·社會力量——2021第二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在京成功舉辦,本屆峰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及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進行內容豐富的主題演講。峰會重磅發布了《安養公益發展報告(2021)》《破圈:從局部優化創新到社會融合創新》和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系列叢書《安心老去》,展現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力量。

峰會聚焦社會創新與公益、老齡事業與老齡產業、精神關懷與宗教養老、安寧緩和醫療、適老化、老齡健康等熱點話題,從多學科、多領域、多視角,對老齡社會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力量這一重大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大視野、整體性、前瞻性探討。峰會由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馬旗戟主持。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力量不容忽視

圍繞老齡時代需求、供給與預期,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希望工程創始人、老齡社會30人論壇輪值主席徐永光在致辭及主旨演講中表示,我國老齡事業養老產業剛性需求十分強勁,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銀發經濟發展空間巨大。因此面對宏觀經濟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國老齡時代的需求供給和預期完全可以逆勢突破。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公益對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非營利法研究中心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金錦萍從合約失靈理論的角度出發,詳細辨析了養老服務機構的營利與非營利。她表示,惟有反思合約失靈場合下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優客工場創始人、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毛大慶由養老事業中一些被遺忘的社會細節引出話題,我國的養老事業在發展進程中存在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未來或可通過搭建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數字化賦能,推進“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發展。

安養、社會創新、《安心老去》等報告和新書發布

老齡時代下社會力量的積極探索不容忽視。為此,峰會發布了兩部報告《安養公益發展報告(2021)——老齡社會研究報告(5)》、《破圈:從局部優化創新到社會融合創新——老齡社會研究報告(4)先導版》,以及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系列叢書《安心老去》。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龐志璞介紹了安養公益的歷史由來、發展現狀及問題與對策。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趙釗通過對國內外300多個老齡社會創新案例的深入分析,指出老齡社會創新的趨勢和未來發展機遇。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李佳表示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灰犀牛,對個人而言老齡化更像是盲盒,是未知數?!栋残睦先ァ窞槔虾蟮闹T多問題作出預設與回答,希望每個人都能坦然面對老齡化,安心老去。

圓桌對話:精神關懷與宗教養老、社會創新與公益

在老齡社會30人論壇秘書長、信息社會50人論壇秘書長林茜主持的“精神關懷與宗教養老”環節和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信息社會研究所所長、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王俊秀主持的“社會創新與公益”環節,與會嘉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對話一“精神關懷與宗教養老”環節中,峰會連線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寧德市政協常委、寧德市佛教協會會長福鼎資國寺住持釋賢志,他表示,我國現在步入了養老的必要時期,養老日益成為重要課題之一。當前仍有許多觀念認為將老人送入養老機構意味著不孝順、無兒無女等,應打破這種觀念,加大“敬老”宣傳力度。無論信仰什么,人終將面對老去,而老了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支持,在晚年有歸宿之所。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思德庫養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田蘭寧指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同樣重要,精神關懷的基礎來源于包容的社會大環境。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李佳認為,精神養老相關從業人員較少,呼吁加強精神關懷專業人員的教育培養。

北京市東城區耆樂融長者關愛中心創始人、主任卞學忠認為當前政策與社會對精神養老的關注不足,參與度不夠,普及性較差。關于老年人的精神關愛、健康促進、社會參與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曾紅穎表示,公益組織跑出了頭部組織,并且出現了一系列新特征,她指出公益企業出現了“益二代”這一新現象。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袁瑞軍以“難”和“新”兩個關鍵詞,對今年養老行業面臨的困境與后疫情時代社會創新與養老事業中國模式的探索作出高度總結概括。

信潤蔚來咨詢創始合伙人、前銀杏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林紅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利用社會資源跨界創新與商業向善的重要性。

北京弘益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社會創新家》創始人宋厚亮認為2021年公益創新出現嚴重分化,因為疫情等原因,行業出現停滯和倒退發展,但另一方面,無圈式的社會創新已然發生,成為中國社會發展新趨勢。

建議升格老齡委 加強部門統籌設立老齡事務部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梁春曉為本屆峰會作出總結。他表示,我們正在經歷從人類有史以來的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的大轉型,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是文明進步的結果,是未來一切發展的基礎背景,因此,老齡化不是問題,不適應與準備不足才是。同時,老齡社會轉型的核心是社會創新,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從局部優化創新到社會融合創新,如社會企業。激活社會資源、社會資本,如家庭、鄰里、社區、在地、宗教、志愿服務、互助服務和公益等社會資源和社會資本,讓社會組織、非營利組織、企業和社會企業等成為老齡社會轉型和社會創新的關鍵支撐。

梁春曉強調,在社會治理層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轉型是總體、全局和長期的,是國策和國家戰略,要有與之相稱的治理體系。而目前的治理體制已不再適應,建議建立更高層級的老齡社會統籌治理體系,如中央老齡委或國家老齡事務部。

梁春曉呼吁社會各界應凝聚共識,共同努力、系統研究、協同推進、全面轉型,走向全齡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社會。

出席本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的嘉賓還包括多位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科研辦副主任陳秋霖,騰訊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六所研究員龔炳錚,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協力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賈云竹,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特聘教授尤紅,智綱智庫北京中心總經理任國剛,以及北京市家庭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北京市婦聯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書記姚艷華,北京市婦聯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宣傳委員、北京市婦聯家庭建設促進會黨建指導員李桂珍,全國老齡法律論壇秘書長、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會長陳洪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天玉,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項目執行主任梁宏偉,北京聯合大學教學督導、教授支芬和,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一屆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萬戶良方董事長房志武,京視網手機臺頻道總編輯劉曉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執行秘書長、高級研究員王岳,北京接力公益基金會項目總監桂如新,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講師鄧婷鶴,中國財富出版社財政金融分社主編李彩琴,易享生活創始人兼CEO吳曉蓉,人為本數智咨詢創始人陳淑榮等學術、企業、公益界人士。(董奕萱)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