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黨員,也是“快遞員”“外賣員”……
摘要:為規范居民團購,居委還跨前一步,通過考察,牽頭組建了3個保證生活必需品的購買群,并把群主二維碼等信息張貼在每棟樓底樓的宣傳欄,供居民選擇。對非生活必需品的團購,居委提出延期購買和發放的建議要求,確保生活必需品優先派發。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在浦東封閉管理小區里,共產黨員們紛紛挺身而出,亮身份,見行動,在小區疫情防控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連日來,泥城鎮一支由青年黨員組成的應急突擊隊,始終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在泥城鎮某小區進行封閉管理的第一時間,應急突擊隊的隊員們就迅速集結,戴上口罩、面罩,穿上防護服,在小區外搭起一條十米的物資轉運通道,紛紛化身“快遞員”“外賣員”“傳菜員”,不折不扣地完成輸送物資的任務,保障居民的日常所需。
同時,在核酸檢測現場,無論是大太陽天還是暴雨天,隊員們全身包裹著密閉的防護服,即使汗水浸濕了口罩,霧氣模糊了面罩,他們依然堅持在抗疫最前線,有條不紊地維持現場秩、引導居民有序排隊、協助居民提前做好預約登記,輔助醫務人員完成小區核酸檢測。下雨天,見到部分老人行動困難,隊員們二話不說背起老人,踩著沙袋穩穩通過積水段。他們把辛勤的汗水融入戰“疫”使命中,將暖心暖情融進服務居民的種種細節里。
針對社區醫院配不到的藥品,泥城鎮開設“保藥專班”,提前1天收集匯總各村居民的配藥信息和原就醫資料,聯系定點醫院確認藥品數量,根據當天的實際需求開設專班車次,由專人前往定點醫院掛號配藥。往往一個來回就是六七個小時,隊員們穿著密封的防護服,一路不吃不喝,堅守崗位。
針對一些透析以及化療的患者,泥城鎮了解情況后,采取緊急措施,最快速度對接好相關醫院并派遣專車,突擊隊員們也立刻上線,發揮協調溝通的作用,一路護送患者前往醫院進行治療。“真是太謝謝你們了,在這個特殊時期幫我解決了大難題!”一位癌癥患者蘇阿姨,封控期間獨自居家,在社區志愿者和突擊隊員的陪伴下配到了靶向藥,家屬得知消息后連連感謝。
3月29日晚上8點至凌晨,泥城鎮緊急動員城管、派出所和機關的57名突擊隊員,連夜將1903箱重38噸的大米及351箱雞蛋卸入物資倉庫,并加快配送至居民手中。
每當有病例需要轉運時,應急突擊隊員即刻穿戴好防護裝備,24小時連軸轉,直到通知“今天不發車了”才敢合眼。最忙碌的一天,3名隊員清早出發凌晨返回,才剛睡下,手機里又傳來新的任務,待到再次入眠,已是次日清晨7點半。就這樣,他們日復一日堅持不息,搭建起一條嚴密、快捷、高效的“安全通道”。
4月6日中午11點,接上級通知,8名應急突擊隊隊員火速支援隔離點。接到任務通知后他們簡單收拾必備物品后就奔赴抗疫一線。一到達隔離點,他們立即投入工作,熟悉現場、安排房間、規定路線、登記信息、搬運物資,繁雜的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常常需要工作數小時不停歇,但他們將每一項工作都安排得有條不紊。當他們終于有時間脫下防護服,皮膚被泡腫、衣服擠得出汗水,可他們無怨無悔,毅然沖鋒在最前線,白天黑夜,風雨無阻。
一個7500多人居住的封閉小區,一天有多少快遞?居民收取快遞時如何才能安全有序不聚集?跑好生活物資供應的最后100米,是當下疫情防控工作中亟需破題的重要內容。近日,張江鎮江苑居委探索出了一套操作方法。
“小區封控后的第五天開始,小區的快遞量劇增。我們商量制定了一套團購的操作流程。”居委黨務干部小沈表示。首先,居委在該小區招募了4位“雙報到”的黨員志愿者作為團購的管理員,他們負責登記兩張信息清單、跟團長對接貨物到達時間、貨物派送時間等工作。兩張清單中,一張清單主要用于管理物資接收;另一張清單主要用于組織物資發放。兩張清單為團購的安全規范有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個購物團的團長負責貨物到小區門口后的消殺,并由管理員與團長協調卸貨時間及送進小區事宜。團長自行組織配送人員,并負責配送員的核酸檢查以及配合信息登記。為了避免小區人員流動及聚集,每個時間段只允許2個團的貨物由配送人員在小區配送。根據貨物數量分配配送人員的數量,最少安排2名、最多安排5名配送員。貨物發放完成后,由團長及時歸還閉環袖章,團長管理員再發放給下一位配送團長。這樣基本保證了一天十幾個團的團購貨物能夠有序地到達居民手中,并有效強化了小區人員的管控。
為規范居民團購,居委還跨前一步,通過考察,牽頭組建了3個保證生活必需品的購買群,并把群主二維碼等信息張貼在每棟樓底樓的宣傳欄,供居民選擇。對非生活必需品的團購,居委提出延期購買和發放的建議要求,確保生活必需品優先派發。
有了這些規范的操作流程后,小區居民覺得團購有了保障,并且自己的東西什么時候到心里有底了。居民郭阿姨說:“這段時間居委為了保障我們的生活付出了很多,現在有了這么規范的流程,我們像是吃了定心丸,一定好好宅家,不讓病毒有機可乘,為小區加油!”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