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創新種植模式,賦能鄉村振興
摘要:甘肅武都茶園套種櫻桃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收益,更解決了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的問題,讓茶園真正成為群眾的“錢袋子”。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劍超 記者王斌報道 今年以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始終把“產業富民”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政府引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茶產業,積極探索茶葉套種櫻桃模式,賦能鄉村振興。
武都區楓相鄉亞灘村土壤含硒量高,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產量,今年在茶園內創新種植模式,采取幼齡茶園間作種植櫻桃車厘子的方式,有效利用作物間的營養互補,提高土壤肥力,實現一地多收。記者在亞灘村茶園+櫻桃套種基地看到,村民們正在對今年春季新栽植的茶園進行管護。
“我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今年新栽植300畝“茶葉+櫻桃”套栽方式,從多種渠道增加農戶收入,下一步,我們會加強田間管理,早日把茶葉發展成主導產業,讓農戶真正得到實惠,增加農戶收入。”亞灘村黨支部副書記楊付朝對記者說道。
亞灘村迷廠社種植戶尹富平說:“我有四畝地,這個地是茶葉套種櫻桃,三年后進入采摘期,每畝地茶葉加櫻桃預計共收入一萬元,四畝地就能收入四萬余元。”
甘肅武都茶園套種櫻桃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收益,更解決了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的問題,讓茶園真正成為群眾的“錢袋子”。
“開春以來,根據武都區委“3+6”產業布局,我們在楓相鄉亞灘河流域,新栽植標準化(茶園)生產示范基地300畝。經過前期的實地調研,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資源,首推出茶園套栽植櫻桃模式,為當地的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武都區茶葉技術指導站長李選成對記者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