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成縣:林下生“錢”景 村美民富鄉村興
摘要:近年來,為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立體經濟,該鎮結合各村的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在韋家山村、浪溝門村、林口村等村社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蜜蜂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切實帶領群眾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建軍 記者王斌報道 冬日的甘肅成縣大地已進入休眠時節,但記者在成縣王磨鎮韋家山村的成縣名優特家庭農場看到,這里卻是熱火朝天的場面,數十名群眾正在核桃林中種植中藥材芍藥,林下經濟為冬季寂靜的“芍藥谷”帶來了勃勃生機。
圖為群眾正在芍藥谷栽植芍藥 宋海濤攝
圖為成縣王磨鎮韋山村核桃林下覆膜套種中藥材白芨 劉建軍攝
“我們在這里已經連續干了2個多月,對1000多畝核桃樹進行了修剪管護,又在核桃樹下種了白芨、連翹、黃精等中藥材。今天開始種芍藥,開春這里就全部成為花海,我們芍藥谷名氣會更大。”干活的楊琴娃自豪地說。
芍藥谷是成縣名優特家庭農場打造的旅游品牌。農場依托1030畝核桃林,盤活林下土地資源,把核桃林下套種芍藥作為主導品種,從2013年開始引種,經過9年多的發展,已形成600多畝的種植規模,芍藥谷已成為成縣當地旅游觀光的網紅打卡熱地。在做強芍藥套種的同時,農場還因地制宜,套種了連翹、白芨、桔梗等具有觀賞和高經濟價值的中藥材品種,努力推動農旅商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玩雪的鄉村旅游熱地,每年當地群眾僅從農場務工收入就達50多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升。
成縣名優特家庭農場核桃林下套種中藥材發展模式是成縣王磨鎮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立體經濟,該鎮結合各村的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在韋家山村、浪溝門村、林口村等村社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蜜蜂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切實帶領群眾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在浪溝門村頭的小景觀點,村委會主任的杜林林正在組織村里的公益性崗位人員種植風信子,為春節旅游景點的打造忙碌著。
“我們浪溝門村森林資源豐富,又有原生態的浪溝峽自然景觀。我們立足效益優先、產業帶動的發展思路,新建了村口小景觀、思源音樂廣場,打造五彩風車長廊和櫻花大道,對房檐院墻進行了民宿化改造,提升改造浪溝門農家樂,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體驗民俗,已探索出了以美麗景色帶動發展致富的新路子。”杜林林對記者說。
“讓自然生態好起來、特色產業興起來、村集體經濟強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發展林下經濟是一條有效路徑。我們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態,以林地資源為依托,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特色旅游等林下經濟,把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又使經濟成果成為生態建設的有力支撐,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生態融合發展的道路。”采訪中成縣王磨鎮黨委書記高嗜琪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甘肅成縣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立足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發展,盤活林下土地資源,發展特色林下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實現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全力以赴提升強縣域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