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惠來縣打造“五位一體”發展模式振興鄉村
摘要:華南理工大學結合“三下鄉”活動、“線上+線下”一對一的形式,與孔美小學結對開展“大手牽小手”華南理工大學生結對小學生志愿者項目,累計派出志愿者1000人次,服務小學生350人,共計時長7.5萬多小時。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從揭陽市惠來縣了解到,該縣隆江鎮孔美村近年來在幫扶單位華南理工大學的精心幫扶下,結合全村自然資源和歷史稟賦,緊緊圍繞黨建、產業、人才、教育與文化五大方面,打造“五位一體”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道路。經過近年來的發展,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鄉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并先后獲得“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民主示范村”等榮譽。
近年來,孔美村兩委堅持以組織振興為引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從學思想、強組織、善治理、辦實事、促發展等五個方面,全面提升村委的引領力;堅持開展“三會一課”,把村黨總支劃分為若干個黨小組,堅持開展黨員活動;培育村委干部爭當致富帶頭人,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積極引入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孔美村黨總支開展結對共建,定期開展共建活動,以結對促黨組織發展。
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積極整合資源,著力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一方面成立孔子美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入優質稻種,開發“孔子美”大米品牌,定向銷售給華南理工大學教職工,6年多來銷售額達256萬元,另一方面成立愛孔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商貿和農產品加工業,對傳統糖餅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升級,開發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打造孔美特色品牌。
人才引育方面,先后引入5個創業團隊入駐和公司注冊,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扶持培育種植養殖能手、經紀人、返鄉創業村民、鄉村工匠等“土專家”和新型職業農民,累計培訓各類人才300多人次。
規劃設計村民活動廣場,新建了集便民服務和行政辦公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保留古跡、古樹、古風和古訓;挖掘耕讀文化,新建村史館,筑牢文化之根;成立孔美圖書館,發動企業捐贈3000余冊圖書,并定時組織開展讀書活動,不斷豐富村民和兒童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華南理工大學結合“三下鄉”活動、“線上+線下”一對一的形式,與孔美小學結對開展“大手牽小手”華南理工大學生結對小學生志愿者項目,累計派出志愿者1000人次,服務小學生350人,共計時長7.5萬多小時。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