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積石山震區:冰點氣溫下,民營企業“援”源不斷

2023-12-26 17:4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積石山震區 民營經濟

摘要:截至12月22日,物資已經全部發出,陸續送到災民手上。災難無情,人間有情,越是這種時刻,越應該彰顯擔當,積極參與,為受災地區貢獻一份‘復星’力量?!?/p>

本報記者 | 劉政

-13℃~0℃,對于積石山縣當下的情境而言,這是一個充滿考驗的氣溫。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甘肅和青海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截至12月22日8時,積石山6.2級地震已造成甘肅117人死亡,781人受傷。據此前數據,截至12月21日22時,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31人遇難,198人受傷,3人失聯。這些令人傷痛的數字之下,還有更多的人失去了住所,面臨著冰點氣溫下的生存考驗。

地震發生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等多部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急向甘肅、青海地震災區預撥救災資金、增調救災物資、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做好能源電力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當日就近調撥棉帳篷、棉被、棉大衣等救災物資,目前部分物資正陸續抵達。截至12月19日17時,各部委已累計向甘肅、青海兩省地震災區調撥中央救災物資13.35萬件。

截至12月19日,積石山縣地震災區電力已恢復供應,公路已全部恢復通行。不僅政府部門、國企央企持續發力,民營企業也發揮自身所長,“援”源不斷地向積石山震區輸送“熱量”,為身處冰點氣溫中的受災群眾帶來一份力所能及的溫暖。

本報記者注意到,大量民營企業公布了捐助信息,絕大多數企業以捐款捐物為主,部分企業配合基金會行動。捐贈物資充分地考慮當地實際需求,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壹基金準備的第一批備災物資為1000床棉被;恒瑞醫藥第一時間籌集了37400份急救藥品,包括災區急需的感冒藥、鎮痛藥物、抗生素和營養液等,并調派專車運往地震災區;李寧集團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贈的首批10000件羽絨御寒服裝已運往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受災地區;依文集團捐贈災區群眾所需的棉服、羽絨服等近200萬元物資;新希望等川商企業馳援甘肅抗震,了解到積石山縣還緊缺清真類等食品后,美好食品聯合“永好公益慈善基金會”,將連夜生產的旗下清真類食品“月貴齋雞肉香腸、牛肉香腸”總計153904根,美好食品的方便食品“午餐肉罐頭”總計240罐,從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裝車送往災區。

恒瑞醫藥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專注研發、生產及推廣高品質藥物的創新型制藥企業,我們始終牢記‘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各種扶危濟困的公益事業。此次攜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馳援災區,非常希望這批價值超百萬元的藥品能夠有效支持災區前線的醫療需求,希望所有受災群眾能夠盡快恢復健康。”

復星基金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聯合復星商社、寶寶樹、深圳融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明天’和多位愛心藝人,多方籌措了發電機、防寒棉被棉服、帳篷、方便食品,以及呼吸機、女性關懷用品等物資。截至12月22日,物資已經全部發出,陸續送到災民手上。災難無情,人間有情,越是這種時刻,越應該彰顯擔當,積極參與,為受災地區貢獻一份‘復星’力量。”

與此同時,汽車、物流相關的民營企業則充分發揮自身特性、更加深度地參與到了援助工作中。京東集團第一時間從多個就近倉庫中緊急調撥飲用水、食品、御寒衣物等物資,以專人專車方式運往災區;阿里巴巴通過天貓超市西安倉向災區運送了超過5萬箱方便面、面包、水、雞肉腸等應急救災物資;菜鳥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機構,開通本次地震救援的應急保供運輸通道,以及應急物資采購服務;神州租車稱將無償向全國前往災區馳援的救災團體提供用車支持;滴滴公司在周邊地區緊急調配網約車司機200人、貨運司機46人及相關車輛,組建“滴滴保障車隊”;蔚來總部和蘭州公司、蔚來蘭州車友會聯動,調集資源支援災區;長城汽車捐贈15臺“坦克300”、20臺“長城炮”用于災區搶險救援和災區人民生活救助等工作,并針對受到災害突襲的長城汽車用戶推出市內免費道路救援等愛心關懷服務;縱橫股份19日凌晨緊急成立應急救援小組,出動17人的隊伍挺進災區,配置了測繪類、監控類、機載衛通通訊保障類等5架縱橫大鵬無人機,配合當地各部門開展救援工作。

也應看到,甘肅本地企業快速反應,極大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為受災群眾提供急需藥物,保障取暖、用餐需求等。

記者就民營企業的援助情況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該局表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要引導民營企業踴躍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參與應急救災。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與民營企業建立了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省、市、縣三級發展改革部門同步建立了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機制,通過凝聚上下貫通的工作合力,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市場信心,切實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