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陰縣:探尋向“新”而行的平陰路徑
摘要:近年來,平陰縣加快規上企業“智改數轉”步伐,澳海炭素入選國家5G全連接工廠標桿項目,萬瑞炭素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培育上云企業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瞪羚企業”“晨星工廠”等創新載體47家。
中國發展網訊 4月10日,向“新”而行“一月一主題”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山東省平陰縣,近20家的媒體記者走進平陰企業生產一線,共同探尋平陰縣推動高質量發展向“新”而行的新舉措、新路徑。
媒體記者先后走進濟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濟南泰德輕量技術產業園有限公司、山東惠農玫瑰股份有限公司、玫德集團、山東華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濟南龍山炭素有限公司,詳細了解產業發展現狀、技改升級以及產品研發等情況,并圍繞企業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行了深入采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推動形成新型生產關系,從而實現新的發展。2024年,平陰縣認真貫徹落實濟南市“項目深化年”各項工作部署,以“效能提升年”為總抓手,堅持“工業優先”戰略,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不動搖,堅定不移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以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全力做好項目建設、數字化轉型、企業梯次培育,精準延鏈補鏈強鏈,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
點燃項“新”力,開啟發展“新引擎”
平陰縣蹄疾步穩推進炭材料基地建設,做大“存量”。著力推進炭材料產業“預焙陽極+鋰電負極”雙輪發展戰略,加快負極材料前驅體預處理項目和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前驅體項目建設,實現研發、設計、工藝、制造等全過程的集成優化,打造全國商用預焙陽極產業基地。
打造輕量化鑄造產業園,做強“增量”。根據《平陰縣鑄造產業及輕量化產業園發展規劃(2022-2030)》,打造現代化的綠色智能及輕量化鑄造產業園。推進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做優“總量”。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加大技改和工業項目的謀劃、招引和落地力度,走訪調研重點企業,鼓勵企業提早謀劃,整體布局。利用工業技改普惠性獎補、“技改專項貸”貼息等政策,激勵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和當前生產經營情況,開展技術改造。
向“數”而行,驅動發展新動能
在平陰縣,無論是玫德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還是濟南龍山炭素有限公司的智慧化平臺,都是向“數”而行成功轉型的生動案例。
近年來,平陰縣加快規上企業“智改數轉”步伐,澳海炭素入選國家5G全連接工廠標桿項目,萬瑞炭素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培育上云企業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瞪羚企業”“晨星工廠”等創新載體47家。高端裝備結構件智能制造入選省特色產業集群,7家企業入選市民營企業100強,工業強縣基礎不斷夯實。
為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平陰縣結合“工賦泉城”行動,建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為全縣有意愿開展數字化轉型的規上工業企業提供數字賦能、智能化改造等服務。以數字化轉型診斷為抓手,分析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助力企業轉型。加快產業數字化發展,積極引導“企業上云”,著力提升上云質量,驅動產業數字化發展,壯大發展新動能。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大軟件業、電子信息制造業、互聯網產業的培育力度,提高數字經濟業務收入。積極招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化企業,補齊全縣數字經濟短板。
梯次培育,推動企業向“新”求“質”
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企業是實力擔當。如何引導其向“新”求“質”,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平陰縣下大力氣做好企業梯次培育工作。
強化規下企業培育。結合第五次經濟普查,做好新的規下樣本企業的篩選和培育。持續推進市場主體“個轉企”“企升規”,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強化中小企業梯次提級。繼續加大企業梯度培育力度,積極爭取和落實國家、省、市中小企業梯次培育相關扶持政策,分層次抓好中小企業發展和培育工作,壯大優質企業群體,進一步優化工業企業結構,提升企業發展能級。強化創新型企業培育。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后備培育庫,制定“一企一策”項目指引,為企業梳理技術路徑,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讓新質生產力在平陰積蓄成勢。(趙青山 劉洋)
責任編輯:郭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