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整體規模逾11億元
中國電信市場份額躍居第二
摘要:9月14日,國際數據公司IDC首次發布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1.7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電信天翼物聯自主研發的物聯感知云平臺,憑借領先的技術能力與市場表現,以14.3%的市場份額躍居中國市場第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9月14日,國際數據公司IDC首次發布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1.7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電信天翼物聯自主研發的物聯感知云平臺,憑借領先的技術能力與市場表現,以14.3%的市場份額躍居中國市場第二。這也是繼獲評IDC“2023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領導者類別”后,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又一次得到行業認可,展現了天翼物聯以創新科技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實力與價值。
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以建運一體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模式為主,占比約80%。從行政區域級別來看,區縣級平臺項目貢獻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從市場格局來看,運營商在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市場具有領先優勢,其中中國電信的城市物聯感知云平臺在全國多地實施,市場份額第二。
為進一步推動城市互聯互通,今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文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信息設施與傳統設施融合發展,要求集約部署城市感知終端,統一建設城市級物聯網感知終端管理和數據分析平臺。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生力軍,天翼物聯瞄準產業需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自主研發了城市物聯感知云平臺,提供感知接入、設備管理、數據匯聚、AI態勢、CIM/BIM、業務處置六大能力,推動城市互聯互通,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在科技創新上,平臺支持高彈性自適應架構、泛協議AI適配、數字孿生AI決策、全信創兼容,實現終端統一接入管理、數據統一匯聚與一源多用、應用便捷調用對接、業務智能感知決策,有效解決行業客戶需求個性化、物聯場景碎片化、數據共享聯動和物聯網泛在異構接入等難題,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2023年10月,基于在城市物聯網領域的能力積累、創新實踐與戰略布局,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榮獲IDC MarketScape中國城市物聯感知平臺領導者類別。
在行業實踐上,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在全國多地打造了一批超大型/大型智慧城市數字孿生標桿,并在水燃行業、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多個領域部署了超大規模物聯感知融合應用,護航國計民生,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在智慧城市領域,廣東深圳南山區基于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通過5G、AIoT、CIM、BIM技術建立了1:1數字孿生城市,實現了全區各類設備統一接入、統一管理和統一安全保障,讓物理城市和數字城市同生共長;在四川成都,天翼物聯基于物聯感知云平臺,為多個區縣構建了兩級物聯感知體系,支撐智慧養老、社會治理等應用場景建設,實現成都市內全域感知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匯聚,賦能智慧蓉城建設。
在燃氣領域,北京燃氣集團基于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底座,實現了不同表具廠商設備的統一接入管理,以及管網壓力、溫度、泄漏狀態的實時監控與智能預警,護航居民用氣安全。
在交通領域,全球最大單體機場基于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能力,通過實時調度決策、運營態勢預測、客流引導等超20項智慧應用,實現了航站樓、GTC、工作區、飛行區等區域的設備狀態實時監測、智能預警與決策提醒,注智提升機場運營效能。
在園區領域,某煙草企業物流園區基于中國電信物聯感知云平臺,構建了無人機管理、月臺調度、出入控制管理、能耗監測、環境監測等11項應用,實現了園區從生產輔助到運營管理數據的全方位、多維度統一納管與智能運營。
據悉,天翼物聯未來將持續聚焦科技創新,不斷夯實城市物聯感知云平臺創新能力,探索感知賦能生產、感知優化治理、感知服務民生等新場景新應用,加速推進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