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中交通是低空經濟的潛力賽道
摘要: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低空經濟的潛力賽道,具有萬億級市場空間,預計到2040年市場將步入穩定增長期。”這是賽迪四川低空經濟產業研究中心近日提出的預測。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低空經濟的潛力賽道,具有萬億級市場空間,預計到2040年市場將步入穩定增長期。”這是賽迪四川低空經濟產業研究中心近日提出的預測。
據了解,相較于汽車、高鐵和飛機,城市空中交通在50~400公里的出行距離內具有顯著優勢。其市場價值釋放高度依賴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低空經濟基建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價值釋放緩慢,隨著低空基建逐步推進,技術逐漸突破,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價值釋放速度將由慢變快。賽迪四川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賽迪四川認為,低空經濟相關政策與法規的完善,既能夠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可推動企業縮短商業化周期,進一步堅定企業的發展信心。
技術方面,行業分析認為,2028年前后,全固態電池有望量產,商業化應用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瓦時每千克,屆時固態鋰電池對應的續航里程或可達到現有液態鋰電池的兩三倍。而在飛行器構型技術上,現有構型技術限制了城市空中交通“高效率”的優勢發揮。賽迪四川認為,目前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的主要構型是復合翼構型,相較于傾轉旋翼構型,前者的巡航速度與巡航里程均受到限制,城市空中交通“高效率”的優勢難以發揮。
圍繞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賽迪四川對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和企業分別提出了發展建議。
地方政府要基于自身特色有選擇地發展低空經濟,避免一哄而上。例如:工業基礎好、場景豐富的城市,可以“搞基建、造飛機、拓場景”一起抓;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則可以在“低空+旅游”等方向分類、分級開展基建和場景開發。同時,地方政府要重視區域協同,因為低空飛行將在城市群、都市圈的聯通上打破原有的地理束縛,更多邊緣城市將被納入核心城市經濟輻射范圍,所以城市之間必須聯合構建相互支撐的區域低空經濟發展體系。
投資機構要做好三個“選擇”。一是時點選擇上,低空經濟即將步入第一個產業爆發階段,當前正是資本入局的最佳時機。根據各企業研發、制造、適航認證及商業化的規劃時間,賽迪四川認為,2026—2030年,低空經濟產業將迎來產業“元年”之后的第一個爆發階段,目前是布局的最佳時機。二是賽道選擇上,建議關注傾轉旋翼、傾轉涵道等構型。賽迪四川預計2030年之后,eVTOL的傾轉旋翼、傾轉涵道構型市場占比合計將超過50%,相較于多旋翼、復合翼等構型,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三是產業鏈環節選擇上,關注三電系統制造企業和運營企業。賽迪四川認為,三電系統作為低空飛行器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產值將迎來巨大增長。參照美國通用航空的實例,運營板塊作為通用航空的第一大子產業,價值創造比重超過40%。
而從業企業則要抓住兩個“關鍵”。關鍵一:2026—2030年將成為企業獲取認證、拉開差距的第一個產業發展周期。賽迪四川認為,這一期間或將是企業密集獲取適航認證的關鍵階段,各企業應積極爭取通過適航認證,避免在產業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被拉開差距。關鍵二:越過“死亡之谷”,實現從工程化向商業化、商業化向產業化的兩次躍升。賽迪四川認為,企業要跨越新技術從工程化到商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在飛行器研制端,目前多旋翼、復合翼、傾轉旋翼、傾轉涵道等eVTOL構型技術層出不窮,企業應前瞻布局,選擇商業化前景更好的傾轉旋翼、傾轉涵道構型進行探索。同時,企業在成功商業化之后,應積極針對場景進行升級優化,避免跌入從商業化到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