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甘肅武都梁園社區:從老舊“城中村”到品質“幸福巷”的“華麗蝶變”

2025-04-21 15:08 中國發展網 王肖晶 李劍超

摘要:煙火氣與人情味,是人們對城市生活樸實又熱切的期待,也是一座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梁園社區改造,改的是環境,暖的是民心,聚的是人氣。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那些曾經“握手樓”林立、雨污共流的城中村,正在一點點長出綠意、煙火與希望。

 “以前我們這些老人想曬太陽都沒地方去,門里出去就是別人家門口了。”

“這條路最窄的地方可能不到一米五,上下班高峰期不要說摩托車,人都走不過去。”

高樓與自建房比鄰,繁華與雜亂交織。

甘肅武都區城關鎮梁園社區曾是武都“城中村”的典型代表,曾幾何時,這里低廉的房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生活設施,使其成為了許多來武都工作、照顧孩子最為方便經濟的落腳地。但在這片880畝的狹小土地上卻承載著3萬多人口,電線在空中交織,樓房間距狹窄,樓道堆滿雜物,電動車橫七豎八,消防車根本無法駛入。公共空間被逐步蠶食,生活與生產混雜交錯,安全與秩序一再讓位于現實的“空間擠壓”。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

武都梁園社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也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讓梁園社區的群眾有一條安全、寬敞的出行主干道?

2021年梁園片區消防通道項目正式納入城市建設整體規劃;

2022年梁園片區消防通道暨安居工程被列為區級重點投資項目;

2022年5月拆遷戶開始搬遷;

2023年5月安置在騰飛大廈的被征遷戶完成回遷安置;

2024年8月項目拆遷工作全面完成;

2025年4月梁園消防通道建成通車。

一項項工程進度的有序推進是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詮釋。

在項目建設初期,工作組面對的是房屋拆遷量大、機械化施工場地不夠、拆遷環境復雜人口密度高、安全隱患多的現實問題。

如何在避免大拆大建的“一刀切”之下,實現安全、可持續的更新升級?

武都區將梁園消防通道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黨政主要領導高位統籌推動,高頻次一線走訪,項目工作專班齊抓共管促進度,堅持“人員戶口清、產權狀況清、征遷面積清、經營情況清、補償數量清、安置意愿清”的“五清”標準,積極探索“化解鄰里糾紛在前、拆遷安置在后”新模式,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在梁園消防通道征收拆遷工作中,區房屋征收服務中心嚴格按照征收方案,始終堅持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原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補到底,切實做到按政策辦事、按規定丈量、按標準補償,確保拆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區房屋征收中心主任何輝說。

空間“治通”了,生活設施也“補齊”了。路燈、潮汐市場、便民驛站……一項項小而美的改造匯聚起城市更新的“大能量”,城市環境品質煥然一新。

“以前我們是住在‘夾縫里’,梁園消防通道項目開始建設后,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動員我把房子拆了,我當時非常舍不得,但是和家人商量之后,覺得消防通道建設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考慮,我就主動簽了拆遷合同?,F在消防通道已經建成了,我們不僅出行寬敞整潔了,社區的生活環境也好了,終于有了安全感,我們非常滿意。”梁園消防通道拆遷戶楊柏兒說。

初春的一個下午,在城關鎮梁園社區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現場說事會上,本地居民、租客、社區干部、圍坐一圈,圍繞“市場攤位管理”“垃圾桶位置設置怎么更人性化”等議題,各抒己見,現場達成多項共識。過去,梁園社區因外來人口多,房東與租客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常引發矛盾。如今,“協商桌”變成了“共建場”,陌生人變成了好鄰居。

傾聽民聲讓改造更合民意,尊重民意讓改造更具溫度,凝聚民心讓改造更有力量。項目開工以來,通過人大代表入戶宣傳、征集意見會、宣傳欄、業主微信群等方式,注重宣傳政策,答疑解惑,爭取理解,做到梁園社區改造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全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這場從“平臺驅動”到“制度扎根”、從“共識破冰”到“認同升溫”的治理轉型,不僅讓城中村告別“管不好、管不住”的老問題,也讓居民真正從“外來者”變成“共建者”。

“自2022年來,為確保梁園消防通道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城關鎮會同區房屋征收服務中心扎實開展宣傳動員、實地評估、協商簽約、搬離拆除、矛盾化解、回遷安置等各項工作,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問題,不回避、不推脫、不扯皮,充分發揮15個網格管理員的作用,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確保群眾反映的事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城關鎮黨委書記宋文杰說。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只是高樓簇擁的天際線,更體現在街巷之間的溫度與秩序。在武都這座面山而立、向城而生的城市里,城中村不再是被忽略的“邊緣地帶”,而是一次現代化治理的破題起筆。

武都的探索,回應了這些命題。從“以拆為先”到“以治為本”,從“政府唱獨角戲”到“多元共建共治”,從“修空間”到“補人心”,將一個個城中村真正嵌入城市整體的治理邏輯與發展格局之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更新,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精神歸屬。

煙火氣與人情味,是人們對城市生活樸實又熱切的期待,也是一座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梁園社區改造,改的是環境,暖的是民心,聚的是人氣。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那些曾經“握手樓”林立、雨污共流的城中村,正在一點點長出綠意、煙火與希望。武都,正在繪就一幅聚焦群眾所期所盼,全面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繪就民生幸福的新畫卷。武都融媒 王肖晶 李劍超)

 

責任編輯:劉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