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普華永道:未來12至24個月是中國內地企業加速全球化進程的機會窗口

2021-04-27 14:49 中國發展網
普華永道 一帶一路 投資 風險

摘要: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中國內地企業基于投資高端技術、優質品牌及海外市場的戰略考量,借助未來相對穩定的監管環境及有利的宏觀經濟條件,其海外并購的活躍度預計將有所提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專題系列第三份報告顯示,2021年1-2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持續增長,承包工程穩步推進。1-2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占同期總額的19.9%,較上年提升2.4個百分點。

主題為解讀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戰和解決方案的該報告表明,2020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8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占同期總額的16.2%,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越南、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和以色列等國家。受疫情影響,對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5611份,新簽合同額1414.6億美元,完成額911.2億美元。

1

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由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全球經濟需要新的驅動力,而受影響國家也極度需要外來投資以助其經濟恢復正軌。我們認為未來12至24個月是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機會窗口。中國內地企業基于投資高端技術、優質品牌及海外市場的戰略考量,借助未來相對穩定的監管環境及有利的宏觀經濟條件,其海外并購的活躍度預計將有所提升。”

此份報告統計表明,2020年,中國歷史性地以163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與1100億美元海外直接投資(ODI)榮獲全球雙冠軍。然而,在此大背景下,報告顯示,受到國際地緣政治、全球經濟活動下行、疫情影響國際出行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金額從2016年開始不斷下降,2020年交易金額僅為2016年的21%,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影響。

報告認為,除了疫情的影響,以及近5年內國內監管部門對于海外投資監管審批的趨嚴外,跨國并購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也成為中國企業越發謹慎的原因之一。但回歸本質,隨著全球經濟、文化、商業世界連接與融合的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必將向著全球化公司的方向發展,從而長期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專題系列的第三份報告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針對處于三個階段的中國企業,挑選了在全球化進程中九個主要步驟中的主要挑戰,并提供普華永道相應的解決方案建議。普華永道將中國企業分為三個階段:尚在考慮但仍未進行全球化的企業;有初步嘗試全球化的企業;已經有比較完備的全球化布局,但由于市場改變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考慮轉型的企業。報告第二部分選取了全球化進程中普遍會遇到的若干代表性案例,分析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尤其在基礎建設項目,所面臨的典型問題和解決方案。

3(1)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融資與并購部主管合伙人陳志堅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從愿景進入行動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經濟已勢不可擋。在國際協定新格局下,如RCEP將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格局和國際經貿規則,大幅提升東亞經濟一體化水平,帶動進出口和對外投資、增加成員國福利,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并將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隨著中國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日益深入,我們觀察到在實際推進執行具體項目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

2(1)

普華永道中國北部全球架構及并購交易稅務服務主管合伙人王鵬表示:“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需提升系統能力和戰略實施能力,利用中國優勢助推‘雙循環’實現。同時,需特別關注投前的研究、盡職調查和風險管控,以及投后的協調管理,以達到全球化的戰略目標。”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