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旗戟:促消費要把握好創新動力、政策動力和市場動力
摘要:消費是經濟生產和居民收入的結果,因此推動消費持續恢復效果如何不但要看直接激勵鼓勵政策措施,更要看財稅政策、投資政策、就業政策和市場主體扶持政策的效果如何。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3月9日,信息社會50人論壇攜手老齡社會30人論壇共同主辦,葦草智酷和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承辦的“政府工作報告解讀與相關議案分析”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辦。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信息社會50人論壇及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馬旗戟表示,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對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消費持續恢復放在突出位置,就是希望盡快讓內需增長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消費恢復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持續動力是重中之重,并有效地與分擔投資、出口共同擔負起宏觀經濟增長壓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消費相關內容極為豐富,而且指引性和指導性極強,2022年中國經濟社會的市場、商業和消費持續恢復和高質量增長是有充分保障的。
馬旗戟認為,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很好地為今年的經濟社會工作做出了判斷,回應了關切,畫出了重點,給出了預期,樹立了信心。本次圍繞消費,政府工作報告有幾個亮點。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著力適應群眾需求、增強消費意愿。
馬旗戟分析,首先,明確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這說明中央非常清醒和清楚地了解到當下消費需求不振,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是重要的原因。我國內需消費增長在疫情基本穩定之后,雖然也保持了基本的繼續增長擴張趨勢,但至今仍然沒有恢復到疫前水平,加之境外疫情與國內部分地區地區疫情時有離散化,消費活動也受到影響和壓住,這也直接帶來了對就業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壓力影響,造成消費增長持續動力不足、消費復蘇和恢復失衡的狀況。因此,通過多種方式多個渠道促進就業、優化分配和增加收入成為一個促消費的重要支持性因素。因此,今年靈活就業會更加成為主流,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和各項監管,但去年出臺“抽風式”行業整治政策的現象應該不會再發生。
其次,如何挖掘推動消費恢復的潛力,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了幾個重要領域,如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這些在未來也有很多機會。同時,農村消費市場也同樣非常具有潛力,圍繞著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鄉、鄉村文旅和農村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不但能夠拉動整體的消費恢復和增長,同時也實實在在可以幫助支持到鄉村振興工作。
此外,文旅消費、健康消費、數字消費和家政服務等等也是值得關注的領域,打造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質量和供給水平是關鍵。內需消費中的公共服務是很大一個部分,如教育、醫療等等,都分布在各個部分,在此不多說了。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消費和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再次被突出強調,這非常好。例如,圍繞著新能源車消費,不僅是簡單的大件商品消費,在這個鏈條上下游和生態中,它也與數字經濟下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經濟下的碳中和進程工作、與科技創新下的關鍵技術產品突破創新等可謂密切相關,對整體的穩增長、拉投資和促創新有很強的帶動拉動作用,是一步好棋。
在這次兩會前中后,無論是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還是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和建立老齡經濟社會。如果說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科技涉及到了整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實際上,老齡經濟、老齡社會和老齡科技也是一樣。
馬旗戟提醒,在上述政策和規劃、構想落地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三個動力:一是創新動力,二是政策動力,三是市場動力。目前來看,政策動力比較強,其他兩個不足,需要催化劑,除去政府和國有資本的加力之外,還要為社會資本和平臺的進入創造更寬松機會,形成政府盯緊兜底和制度保障,守護普惠與公平,社會看重機會和市場,愿意創新和擴展的政社合作協調的良好局面。
消費是經濟生產和居民收入的結果,因此推動消費持續恢復效果如何不但要看直接激勵鼓勵政策措施,更要看財稅政策、投資政策、就業政策和市場主體扶持政策的效果如何。在謹慎積極看待2022年中國經濟消費市場的同時,還必須清醒注意到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對消費的抑制性影響,注意到去年以來部分產業行業整治帶來的延續至今的消極影響,以及兩會制定的經濟政策措施落地與生效的滯后效應的影響。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