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廣州市高水平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引領帶動實現大灣區互聯互通

2021-05-12 15:36 中國發展網
粵港澳大灣區 交通樞紐

摘要:今年5月1日,廣州南站到發旅客82.7萬人次,發送旅客44.4萬人次,刷新建站以來兩項歷史紀錄;5月5日,廣州南站開行列車516.5對,到達旅客42.1萬人次,再次刷新兩項歷史紀錄。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馮能文、李少輝、記者羅勉報道  4月25日,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再次明確了廣州的“核心引擎”“綜合交通樞紐”定位。除了海港,廣州在空港、高速公路、鐵路、地鐵、城軌建設方面也不斷奮進,依托海、陸、空交通和“軌道上的大灣區”等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助力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廣州港從秦漢時期就開啟海外貿易,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唐宋時期曾是中國第一大港,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時至今日,廣州港依然是廣州乃至中國對外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門戶樞紐。2020年,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五、貨物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四。今年一季度,廣州港凈增10條外貿班輪航線,截至4月底,外貿航線總數達131條,其中南沙港區125條。

今年5月1日,廣州南站到發旅客82.7萬人次,發送旅客44.4萬人次,刷新建站以來兩項歷史紀錄;5月5日,廣州南站開行列車516.5對,到達旅客42.1萬人次,再次刷新兩項歷史紀錄。

目前廣州建成地鐵線路14條,運營里程531公里,全力推進11條、292公里地鐵新線建設,到2023年,實現本地800公里地鐵線網。

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量達到4376.8萬人次,登頂全球第一位。

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每天,龐大的客流、物流在廣州沿著四通八達的路網,快速抵達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奔向全國各地,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公路主樞紐,廣州目前已建成高快速路通車里程超過1100公里,建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與周邊城市共形成56個銜接通道,以廣州為中心2小時通達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

如果從軌道交通客流量數據來看,廣州堪稱國內城市的“頂流”。今年 5月1日,廣州南站到發旅客82.7萬人次,發送旅客44.4萬人次,刷新建站以來兩項歷史紀錄;5月5日,廣州南站開行列車516.5對,到達旅客42.1萬人次,再次刷新兩項歷史紀錄。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周青峰介紹說,廣州正加快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構建廣州與大灣區其他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至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據介紹,廣州市都市圈城際鐵路近三年重點建設15個項目,里程707公里、總投資3983億元。

為強化廣州與港澳地區快速聯系。規劃廣深港高鐵廣州南至廣州站聯絡線,實現廣州與香港中心城區1小時快速通達。規劃廣中珠澳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強化廣州與澳門的快速通達,推動澳門、珠海接入全國高鐵網。為提升樞紐能級,廣州規劃“多點到發、多站布局,客內貨外、互聯互通”的鐵路樞紐格局,新建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廣州至廣州東三四線,拓寬廣州樞紐東西通道能力;升級改造廣州東站、廣州站,實現高鐵、城際進城。

構建“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軌道交通格局

4月30日,廣州地鐵線網總客運量達1151.71萬人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線網客流的單日最高值,也是歷史客流第二紀錄。5月1日,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發送旅客超過2.3萬人次,刷新了開通運營以來單日客運量最高值。

廣州地鐵集團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鐘學軍介紹說,目前廣州建成地鐵線路14條,運營里程531公里,正按照“內通外聯”的思路,全力推進11條、292公里地鐵新線建設,計劃年內建成開通十八號線、二十二號線首通段,七號線西延段三條地鐵新線,到2023年,實現廣州本地800公里地鐵線網。

廣州地鐵在地鐵新線規劃和建設中主動對接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清遠、惠州等周邊城市,謀劃構建以廣州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的都市圈快線網絡,構筑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軌道經濟、生活通勤服務圈,努力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大灣區軌道交通新格局。

形成廣州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

“十三五”期間,圍繞國際航空樞紐戰略定位以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發展要求,白云機場樞紐功能不斷提升。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量達到4376.8萬人次,登頂全球第一位。今年以來,白云機場旅客運輸量繼續在全國機場中名列前茅,其中5月5日,客流量達22.94萬人次,刷新白云機場有史以來單日國內旅客運輸量最高紀錄。

在航空方面,要強化白云機場大灣區核心樞紐機場定位,與灣區城市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強化空鐵聯運,打造白云機場空鐵聯運綜合樞紐;提升廣州與全球城市的連通度,形成廣州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曉勇介紹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機場,白云機場灣區經濟“引擎”作用凸顯。面對灣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白云機場正加快推進三號航站樓和第四、第五跑道建設,三期擴建工程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開工。建成后,白云機場將擁有3座航站樓、5條跑道,遠期可達到服務1.4億人次旅客的規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的出行愿望。

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馮志堅表示,廣州跨境電商業務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全國空港首位。目前廣州空港經濟區以機場為核心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日趨完善,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已納入廣州市“十四五”規劃,正加快推進規劃建設。“十四五”時期,廣州將進一步加大空港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推動構建大交通格局,著力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到2025年,整個臨空經濟商業圈產值有望達到數千億元。未來,白云機場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為旅客出行和貨郵運輸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服務。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姜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為落實規劃綱要,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廣州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了廣州建設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總目標。面對新征程,廣州不斷提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競爭力,以高水平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引領帶動實現大灣區互聯互通。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