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企業發力 促進個人低碳消費
摘要:報告發現,多地政府為推動個人低碳消費進行了碳積分方面的嘗試,比如武漢市推出的“碳寶包”項目,北京市開展的“綠色出行碳普惠”項目。廣東省、成都市還將碳市場與碳積分體系關聯形成碳普惠系統,以促進碳積分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由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近期發布的《政府與企業促進個人低碳消費的案例研究》報告,梳理了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推動個人低碳消費的現有案例,重點評估了武漢、深圳、南京、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和廣東省的碳積分和低碳消費引導和宣傳工作,以及外賣、物流等行業領軍企業推動個人低碳消費的行動,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建設低碳消費環境、推動個人踐行低碳消費提出建議,助力國家“3060”低碳發展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增長,個人消費領域的碳排放量也在持續上升。在中國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均在采取措施促進消費增長。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均碳排放量約為7噸。據碳足跡完成的《大型城市居民消費低碳潛力分析》測算,在1000萬以上人口的中國大型城市里,若在衣食住行上選擇使用低碳產品或服務,個人年均減排潛力超1噸,十分可觀。為早日實現“3060”目標,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同時,各地也應努力減少個人消費的碳排放。
報告發現,多地政府為推動個人低碳消費進行了碳積分方面的嘗試,比如武漢市推出的“碳寶包”項目,北京市開展的“綠色出行碳普惠”項目。廣東省、成都市還將碳市場與碳積分體系關聯形成碳普惠系統,以促進碳積分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開展低碳消費的推廣。首先,圍繞自身業務進行創新,為用戶提供具有低碳屬性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多數企業采取這種方式。以美團外賣為例,該公司在其應用上推出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選項,還推廣綠色外賣包裝,降低外賣產品的碳排放。京東物流則與上下游企業協同推廣快遞包裝減量化,提供可循環物流包裝選項、上門回收物流包裝等低碳物流服務,降低網絡消費造成的物流碳排放。
其次,企業結合自身服務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有激勵機制的服務。“綠普惠”利用互聯技術,根據其私家車停駛的減排量給予獎勵,幫助減少私家車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奧北環保和飛螞蟻則專注于垃圾回收領域,通過獎勵個人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使消費品的生命全周期拉長,以此降低消費行為帶來的碳排放。
第三種方式,企業利用自身數據能力,將消費者低碳行為所產生的減排貢獻可視化,調動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采用這種方式的項目包括“低碳有你”和支付寶“螞蟻森林”。“低碳有你”可讓用戶對身邊事物進行掃描,在獲取碳足跡信息基礎上了解碳減排信息,以此鼓勵個人探索低碳產品和生活方式。在“螞蟻森林”方面,用戶通過支付寶完成綠色出行、電子賬單等低碳消費行為,由此產生的減排量將被支付寶記錄下來并轉化為森林能量,在支付寶螞蟻森林頻道以能量球的形式呈現給用戶,激勵用戶參與低碳活動。
報告對比政府項目與企業項目后發現,運營目的不同導致兩者的成效存在較大差異。地方政府的項目初衷多與減排或改善環境相關,并非以盈利為目標。此類項目主要通過物質激勵吸引個人參與,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但由于項目本身缺乏盈利點,常常難以為繼。相比之下,企業項目也有其環保目的,但本質上仍為企業盈利目標服務,有較為成熟的商業運行模式,能夠維持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項目也有明顯的優勢。政府項目涉及的個人生活場景更全面。盡管政府項目多從出行入手,但多數政府項目都計劃對出行以外的消費行為進行碳核算,并以全面覆蓋個人生活場景為目標。而企業項目則出于商業競爭、保護數據資源等考量,其減碳量量化方法多從自身產品的角度出發,核算方法不公開不統一,企業間項目數據不互通,因此無法打通各生活場景,難以實現全面推動低碳消費的目的。此外,無論實際運營主體的性質如何,地方政府發起的項目都獲得了政府的支持,對個人而言可信度較企業項目更高。
報告建議探索以公益機構為項目發起方、企業為實施方、地方政府為支持方的綜合性行動網絡。這個網絡應提供科學統一的碳核算標準,比如,不論是在高德或者百度的平臺上,公交出行的積分方法是一樣的。此外,應鼓勵企業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低碳產品和服務,多方協力共同營造綠色消費環境。行動網絡還可以聯結關注低碳消費并愿意積極實踐的個人”先行者“,探索更多的激勵手段,鼓勵先行者帶動更多人低碳消費。
NRDC中國城市項目主任潘支明強調,個人低碳消費的減排潛力約占中國人均碳排放的七分之一。應發揮社會各方的優勢,借“3060”的東風大力推動個人低碳消費,撬動七分之一的減排潛力。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