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2021年上半年中國并購交易量創歷史新高,領域與宏觀經濟政策密切相關
摘要: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前瞻》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的并購活動交易數量達到6177宗,與2020年下半年相比增長11%,創有史以來半年交易量的最高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前瞻》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的并購活動交易數量達到6177宗,與2020年下半年相比增長11%,創有史以來半年交易量的最高水平,其中國內戰略投資并購交易量增長41%,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的交易也很活躍。
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并購交易金額為3121億美元,與2020年下半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29%,恢復到正常的水平。2021年上半年發生了45宗超大型并購交易(單宗10億美元以上),其中許多交易與境內關鍵經濟主題相一致,如產業升級(12宗工業品交易,220億美元),雙循環(9宗消費品交易,250億美元)以及低碳環保(5宗新能源交易,165億美元)。
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額計算,中國約占全球并購市場的14%,在全球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升級”、“雙循環”、新能源、環保行業等中國政府的戰略和政策正在影響中國并購市場。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及“一帶一路”將為中國帶來更多機會,大幅提升中國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推動更多有實力的中資企業“走出去”。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私募股權基金業務主管合伙人劉晏來表示:“在活躍的境內交易和私募股權交易推動下,中國并購交易量在2021年第一季度交易表現相當活躍,但第二季度由于一些市場的不確定性,企業和機構保持謹慎態度、交易相對放緩。由于國有資本和政策支持類項目不多、民企主導的超大型并購交易減少,上半年國內戰略投資整體并購交易金額下降。未來‘雙循環’、‘產業升級’主題以及國內對消費經濟的普遍關注將持續支持并購交易,尤其是在一些‘網紅’城市的消費主題相當有亮點,比如成都、長沙、重慶等。”
由于中國國內經濟的快速復蘇,上半年國內企業戰略并購數量達到自2018年上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疫情導致的通航限制,入境并購交易數量仍相對較少。盡管所有行業的交易活躍度都有所增長,并購交易數量的增長驅動力主要還是來源于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及消費升級的需求。
中國內地企業的出海并購活動依舊在緩慢地恢復當中。財務投資者參與的交易數量首次超過了民營企業參與的交易數量,尋找具有“中國視角”的海外投資項目;國有企業則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國內市場,導致其半年度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創下新低??傮w而言,高科技、工業和消費品行業仍是最吸引中國企業和機構的投資領域。
在“雙循環”、“產業升級”以及國企改革等大趨勢的推動下,中國并購市場在2021年下半年將繼續聚焦國內。企業將繼續重新審視其運營模式與戰略,并需要資本來重新配置其業務,進而產生并購交易活動。私募股權基金行業能夠很好地響應股權資本的需求,且市場整體流動性仍然很高,因此普華永道預計私募在2021 年下半年并購交易活動水平將保持強勁。
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的FDI(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630億美元,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外資流入國。根據普華永道的觀察,仍然有比較多的外國企業表達了繼續或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入境并購減少,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自貿區在國內設立(截至2021年6月30日為21個自貿區),普華永道預計會有更多的境外直接投資進入中國,作為替代并購交易的一種方式。
劉晏來表示:“預計2021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并購交易活動將出現一些小幅下降,但是國內戰略投資者、私募股權投資者與風險投資者在總體上都將保持強勁的態勢。同時中國企業對海外并購交易表達了較強的興趣,‘一帶一路’投資活動有望增加,尤其是在RCEP馬上生效背景下的亞太交易活動。我們預計下半年海外并購交易或將持續保持平淡,2021年海外并購的整體水平較2020年可能會上升,但不會超過 2019 年的水平。”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