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協議的簽署為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摘要:鋰電化工新材料按領域可分為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用鋰電材料、3C用鋰電材料和儲能用鋰電材料。RCEP協議共15個國家,鋰資源稟賦超過全球的23%。
霍惠英
鋰電化工新材料按領域可分為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用鋰電材料、3C用鋰電材料和儲能用鋰電材料。RCEP協議共15個國家,鋰資源稟賦超過全球的23%。協定生效后將逐漸消減產品的關稅和關稅壁壘,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按照步驟,最終實現零關稅。未來從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地區進入我國的鋰資源和我國出口到RCEP協議國的新能源汽車將真正實現零關稅,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資源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加強,下游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會快速提升,產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一、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1、鋰資源分布情況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報告,截止2019年,全球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5300萬噸,含鋰鹵水型礦床占全球鋰資源的66%,其余為固體型鋰礦,全球鋰礦分布見下表12。鋰資源分布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主要分布在智利的阿塔卡瑪(Atacama)、美國的銀峰鹽湖(SilverPeak)、玻利維亞的烏尤尼(Uyuni)、阿根廷的翁布雷穆埃爾托(HombreMuerto)和中國的青海察爾汗鹽湖、西藏扎布耶鹽湖等地。
我國鋰資源比較豐富,特別是鹽湖中鋰儲量大。截止2019年底,我國已探明鋰資源儲量700萬噸左右,約占全球總儲量的13.21%,位列全球第四,其中鹽湖鋰資源占全國資源儲量的80%左右,目前處于規模化開發初期。
2、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1)碳酸鋰
碳酸鋰是鋰原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鋰源,目前主要用在生產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中的中低鎳正極材料上(NCM111、523以及部分622)。近年來,全球碳酸鋰產能持續擴張,2019年,全球碳酸鋰產能為34.25萬噸,同比增加31.94%。從現有生產工藝看,鹽湖提鋰的生產成本明顯低于鋰輝石礦提鋰。相對于利用硫酸法或燒結法從礦石中提鋰的傳統工藝,以鹵水為原料進行鋰資源開發具有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等天然優勢。
目前,我國青海和西藏建成了多條鹵水提鋰生產線,鹽湖鋰的逐步放量,鋰輝石提鋰企業不斷擴產,加上宜春云母提鋰走向成熟,鋰鹽的產能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碳酸鋰產量為15.9萬噸,同比增長21.37%,年均增速達到15%。預計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約為86.1萬噸,其中海外碳酸鋰需求將在2025年達到32.2萬噸,國內碳酸鋰需求21.8萬噸。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工業級碳酸鋰年平均價12.79萬元/噸,逐漸走低,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均價4.67萬元/噸,全球鋰鹽供求達到新的平衡點,價格觸底反彈,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2)氫氧化鋰
氫氧化鋰和碳酸鋰類似,均處于鋰產業鏈的中游冶煉加工環節。氫氧化鋰具有強腐蝕性,屬于危險化學品,故生產難度高于碳酸鋰。氫氧化鋰是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鋰源,目前主要用于生產三元材料中的鎳正極材料(部分NCM622,全部的NCM811、90505以及NCA)。
2019年我國氫氧化鋰產量為7.6萬噸,同比增長29.7%。日本和韓國是氫氧化鋰的主要國際消費市場。中國是全球氫氧化鋰的主要生產基地:除了眾多的本土企業,海外鋰巨頭雅保、Livent的主要工廠也基本設置于中國。2019年我國合計向日韓出口氫氧化鋰4.68萬噸,占我國氫氧化鋰出口總量4.87萬噸的96%。受益于三元高鎳化的拉動,氫氧化鋰已取代碳酸鋰,成為鋰需求增長的主要形式。自2019年起氫氧化鋰的需求增量就已經明顯超過碳酸鋰。從2020-2025五年的中長期維度來看,全球氫氧化鋰需求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預計2025年,我國氫氧化鋰產量預計將增長至12.44萬噸。
(3)無水氯化鋰
無水氯化鋰的主要應用領域是做熔鹽電解生產金屬鋰的原料。2019年我國氯化鋰產量大于3.6萬噸,全年進口量2053噸,同比下降30.8%;出口量253噸,同比增長23.8%。雖然我國氯化鋰的進口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規模遠遠大于出口量。目前,國內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天鐵股份、青海中科捷鑫等企業擁有氯化鋰的生產線,但遠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擴大國內氯化鋰生產能力十分必要。預計,我國氯化鋰需求量未來五年的復合增長率會維持在10%以上,預計2025年需求量會達到7萬噸。
(4)磷酸鐵鋰
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材料,決定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安全性等。目前,市場中能夠可逆循環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有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以及鈷酸鋰的一系列三元衍生體。由于正極材料的特性不同,因此不同正極材料的鋰電池,其應用領域存在一定差異。磷酸鐵鋰電池由于安全性能、循環壽命、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市占率遙遙領先同類的錳酸鋰和鈦酸鋰,在各領域的用量占比將快速提高。
隨著2017年之后配套乘用車的三元材料呈現出擠出效應,磷酸鐵鋰供給開始出現過剩,售價加速下行,由10萬/噸以上,降至目前的3.7萬/噸附近。2019年我國磷酸鐵鋰前三名企業(貝特瑞、合肥國軒、德方納米)集中度高達57%,前五名企業集中度83%。
2019年全球磷酸鐵鋰總產量8.9萬噸,同比增長52.4%,電池裝機量19.98GWh,同比下降7.36%,占總裝機量的32%。2019年裝機量排名前四的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頭部企業將通過規模效應形成成本優勢,并不斷在產品性能、管理等方面自我強化。預計未來五年我國磷酸鐵鋰產量的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5%左右,到2025年,磷酸鐵鋰的的產量將達到20.6萬噸。
(5)錳酸鋰
錳酸鋰主要用于制造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及其它便攜式電子設備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作為電極材料,具有價格低、電位高、環境友好等優點,是最有希望取代鈷酸鋰成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但較差的循環性能及電化學穩定性也大大限制了其產業化。2019年是錳酸鋰行業快速擴張的一年,我國錳酸鋰產量為7.6萬噸,較上年增長1.9萬噸,同比增長33.33%。預計未來五年錳酸鋰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0%左右,到2025年中國錳酸鋰產量13.46萬噸。
3、我國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鋰離子電池產量157.2萬只,同比增長4.0%;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1.28億千瓦,同比增長26.8%。我國是新能源汽車第一大保有國。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2019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25.4萬臺,同比增長73.1%,雖然其中大部分是低速電動汽車,但主要汽車生產企業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都在大幅增長,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2019年全年進口新能源汽車量達15.86萬輛,同比增長101.99%。
2020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其中,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亞洲(主要為RCEP協議國家)為我國整車出口第一大市場,出口量14.3萬輛,同比增長2.37%。2020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分車型看,純電動汽車銷售完成89.4萬輛,同比增長4.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1.4萬輛,同比增長1.8%。
二、RCEP協議的簽署對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機遇和挑戰
1、對國鋰資源供應結構的影響
RCEP將改變世界鋰電材料格局。RCEP的15個成員國中,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鋰資源占全球的22.6%以上。我國鹽湖鋰資源尚未大規模開發,自身鋰資源應用不足,大量資源依賴從澳大利亞等RCEP國家進口。目前,我國每年從澳大利亞等國進口鋰礦的量為200萬噸以上。2020年1-8月中澳貨物貿易額為1503.71億澳元,同比上漲2.34%。RCEP協議生效后,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的鋰礦資源的稅率會進一步降低,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升高,有利于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資源保障,有助于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等利用進口鋰輝石礦作為原料的企業的成本控制。將對以鹽湖提鋰為主要生產工藝的鹽湖股份、藏格股份等企業的資源優勢造成一定的挑戰,要求相關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快技術革新,進一步提高國產鋰資源的利用率。
2、對我國鋰電材料產業的影響
目前,美國雅保(Albemarle corporation)、美國FMC、智利SQM和澳大利亞泰利森鋰公司(天齊鋰業持股51%、雅寶持股49%)等四家公司占據全球的鋰資源開采主要市場。一是,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鋰鎳鈷錳氧化物等鋰電化工新材料加征25%的關稅,我國被迫對原產于美國的同類商品對等增加關稅,因此在鋰電化工新材料領域我國與美國的貿易額極低。二是,全球碳酸鋰的產能有一半在中國,RCEP協議的簽署將會利于協議國家電池企業獲得廉價材料,擴大鋰電產能。三是,日本在鋰電材料中的六氟磷酸鋰領域具有絕對技術優勢,關稅降低后,有助于中國和韓國企業低端產品的淘汰,倒逼技術進步。四是,除本土企業外,美國雅保和Livent的主要氫氧化鋰、磷酸鐵鋰工廠基本都在中國,我國向日韓出口氫氧化鋰的總量會繼續增加。
3、對我國鋰電池產業的影響
一是,美國對我國輸美鋰離子蓄電池,氫氧化鋰、鎳鐵蓄電池等加征20%關稅,對鋰、鎳鎘蓄電池加征5%關稅。我國被迫對原產于美國的同類商品對等增加關稅,因此在鋰電池領域我國與美國的貿易額大幅。二是,目前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巨頭松下、LG Chem、CATL、三星SDI四家全部是RCEP協議簽署國企業,協議生效后,有望助力CATL和LG成為未來全球行業龍頭。三是,RCEP協議生效后,鋰離子動力電池在域內的進出口關稅會進一步降低,產業的自由競爭的格局會更加充分,更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但對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市場判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四是,未來RCEP協議國家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對歐美國家的競爭力會進一步增強,國際市場占有率會大幅增加。五是,對我國具備產能優勢的動力電池行業是重大利好,進入日本汽車供應產業鏈的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等),在不同品種的電池領域(12V鋰電、48V鋰電和PHEV及BEV電池)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4、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影響
一是,2020年11月,我國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各占50%,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市場主流,銷量占比達50%以上,我國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銷售和保有市場,新能源汽車會進入持續的快速增長期。二是,協定成員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均是汽車工業大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流通成本會逐年降低,汽車品牌和供應鏈會受益于RCEP,利好亞洲新能源整車生產,促進亞洲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優化。三是,讓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我國從日本進口整車的關稅有望從現有的15%逐步下降,日系新能源車會與韓國現代、美國特斯拉等一起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倒逼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技術升級和產業鏈建設。四是,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我國沒有先進發動機的窘境,新能源車賽道我國具有優勢的鋰電化工新材料企業、優勢的動力電池企業和眾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因此發展動力會更強勁,更利于“走出去”,扎根東盟等新興市場,與全球頭部車企競爭。“走出去”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機遇大于挑戰。
三、產業策略
1、加強政策引導,夯實產業基礎
一是,國家和省級主管部門對新能源產業的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主要集中于下游的車企,上游鋰電化工新材料企業的政策傾斜不足。因此,應加大對上游材料企業的相關政策投入,讓上游企業有更多的優勢進行業務拓展,夯實產業基礎。二是,由于下游企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對較高,上游企業多為采礦和材料加工企業,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因此,產業鏈下游企業獲得國家“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榮譽和相關補貼的概率遠遠大于上游企業。因此,從國家到省級工業主管部門應適時出臺對上游企業的針對性鼓勵政策,引導上游企業快速發展。三是,對于鹽湖資源豐富的西部高原地區,當地政府和企業應該加強對高水平技術人才引進與激勵政策,“引人”、“留人”、“用人”相結合,實現產業創新發展。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樹立扎根科研一線精神
一是,我國鹽湖鋰資源多分布在青海和西藏的高原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不足,研發和生產條件艱苦,科研人才不足。因此,鹽湖提鋰的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二是,鹽湖提鋰是國家當前最需要突破的領域,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產業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和技術骨干要繼續發揚“西部大開發精神”和“鹽湖精神”,扎根科研一線,為鋰電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三是,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細分產品品種豐富,但在細分材料領域人才不足,造成高端品種產能不足,產品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因此加快鋰電化工新材料人才建設,培養專業能力強、扎根科研一下、持續不斷研發的科研團隊刻不容緩。
3、加強鹽湖提鋰技術研發,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
我國鹽湖鋰資源豐富但開采程度低,礦石鋰資源主要依靠進口,因此要時刻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鹽湖鋰資源大規模開發勢在必行。目前,鹽湖老鹵蒸發鋰富集規律研究;鋰吸附劑吸附機理研究;鹽湖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磷酸鐵鋰等關鍵材料制備技術研究等關鍵課題尚未完全突破,需要科技主管部門、工業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聯合推進。一是有針對性的設立相關國家重大專項和自然基金課題,將相關技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二是相關企業組織技術人員與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聯合申請,將研發放在生產一線;三是工業主管部門實施推廣相標準和產品,多方聯合,增強我國鋰電化工新材料的戰略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4、加強國際交流溝通,暢通新能源產業發展之路
一是產業鏈上游鋰資源企業積極走出去,實施收購國外優質鹽湖資源和礦石鋰資源,增強鋰資源保障。二是鋰電化工新材料企業加強與國家新進材料企業的技術與人才溝通,服務產業升級。三是鋰電企業在實現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的國際化,行業標準國際化和人才競爭國際化,補短板、鍛長板,早日進入鋰電產業國際第一梯隊。四是鋰電新能源車企加強自身技術、人才、市場和管理建設,摒棄商業概念炒作,專注于核心競爭力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爭取早日實現我國汽車產業“走出去”戰略。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八中學)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