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2025年將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摘要:“十三五”時期,浦東新區聚焦改革創新,率先建立“四合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知識產權五大功能性平臺建設卓有成效,“四輪驅動”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初步形成,探索構建“五位一體”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機制,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和文化水平得到創新提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全面提升知識產權治理水平,是進一步激勵浦東新區企業自主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近日,《浦東新區知識產權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瑛表示,《規劃》將推動浦東知識產權工作從“量”向“質”不斷轉變,到2025年基本建成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十三五”時期,浦東新區聚焦改革創新,率先建立“四合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知識產權五大功能性平臺建設卓有成效,“四輪驅動”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初步形成,探索構建“五位一體”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機制,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和文化水平得到創新提升。
截至2020年底,浦東新區全面完成“十三五”設定的數量指標。專利申請量達18.4萬件、專利授權量達11.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3.4萬件。浦東新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0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
《規劃》明確,浦東將在“十四五”時期主動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線,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如何一步步把浦東新區建設成為引領知識產權未來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高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桿?《規劃》制訂了2個階段性指標、3個定量性指標。階段性指標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有浦東特色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在定量指標上,《規劃》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用“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替換“十三五”期間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充分體現“十四五”規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要求浦東在“十四五”期間,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0件以上;專利國際申請(PCT等)數量年度突破1000件;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成功案件數達到650件,實現三大核心指標均“翻一番”。
同時,《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浦東知識產權五個方面的二十項重點工作,其中有些作為落實《引領區意見》的舉措已經在推進中。例如,在完善司法保護、行政保護、仲裁調解、社會監督的“四輪驅動”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方面,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4月就全面對接區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試點工作,合力打造“命名檢察官辦公室”的3.0版。還會同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聯合發布《浦東新區知識產權行刑銜接工作實施辦法》。這是浦東在全國率先落地中辦、國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有關要求的重要舉措。
自2018年運行以來,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在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支持下,開展快速審查預審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幫助企業培育高價值專利、提高市場競爭力。截至目前,保護中心已受理專利預審案件4000多件,其中已獲專利授權1500余件。在受理的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85%左右,有效支持浦東重點產業和“硬科技”企業加快專利布局。
根據《引領區意見》中明確提出的“支持浦東設立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站”,保護中心目前已經制定了推動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工作方案,旨在為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布局完善、風險防范、糾紛應對、信息指導等綜合服務,提升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等方面的能力。
何瑛表示,保護中心今后將以“服務最便利、保護最有力”為目標,持續深入推進《規劃》貫徹落實,聚焦提升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準確把握知識產權工作在浦東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和定位,確保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跟上發展節拍,實現同頻共振,為推動浦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