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讓新能源之光照亮浠水未來——湖北省浠水縣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

2021-08-27 15:24 中國發展網
湖北省浠水縣 光伏發電

摘要: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鄭重宣布,我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的中國貢獻。

從浠水團陂收費站下滬武高速后,驅車穿過繁華整潔的鎮區街道,一片藍色的海洋闖入視野,這正是中清能綠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正在源源不斷地收集陽光,并轉換成清潔的綠色電能,供給千家萬戶使用;而光伏板下,沉甸甸的稻穗正貪婪的吮吸著養分迎接即將到來的豐收。

 

 

 

 

 

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分享太陽光輝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鄭重宣布,我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的中國貢獻。

浠水縣委、縣政府敏銳地意識到,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產業發展,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浠水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浠水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各級各部門必須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浠水的支柱產業發展,謀大建強浠水縣“十四五”新能源項目庫,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全局觀,把握時代發展機遇,真正落地一批新能源企業,為浠水縣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更為拉動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助力脫貧攻堅作出貢獻。

建設示范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浠水縣委、縣政府先試先行,鼓勵和支持企業發揮優勢,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在浠水縣投資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同時,要求企業將項目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踐行“環境友好型光伏+”項目建設思路,因地制宜,創新競進,將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畜牧、漁業有機結合,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和附加值,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當地就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中清能綠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是浠水縣招商引資具有代表和示范意義的優質光伏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5.8億元,建設規模100MW,占地面積約2000畝,其中約1400畝為水田,約600畝為山地。項目于2020年10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并網發電。

項目引進之初,縣發改部門要求,必須要在保證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的同時,開發農業種植,實現光伏發電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并在項目啟動之前,組織農業農村局專家、中清能公司技術負責人、鎮村代表等共同研究研究建設方案,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位??h農業農村局負責解決水稻種植的種子、肥料、農藥和相關的技術指導;中清能公司負責優化光伏陣列的排布設計,并負責水稻種植的計劃安排和資金投入;鎮村負責協調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務組織。為確保達到如期目標,該項目光伏陣列進行了很多微妙的設計調整,比如普通電站的橋架不見了、匯流箱掛到管樁上端了、箱逆變放到空中了、集電線路下沉更深了、陣列間距超過7米了、組件離地最低2.5米最高超過4米了,這些調整優化有效保障了進行機械化作業的需要,小型的耕機可以在光伏板下方穿梭自如。光伏板采用了雙面單晶高效組件,配合高支架寬陣列,下方水稻生長所需要的光照強度可以得到基本滿足。隨著一道道難題被攻克,項目建起來了,水稻也種好了??粗恋榈榈牡舅?,村里的老人也改變了懷疑和不解,對此嘖嘖稱贊。

當地一位70多歲的老人說:“平時我在這里干活,主要是噴藥、除草、施肥、以及光伏非專業運維管理工作。我年紀大了,不想到外面打工,電站離我家近,干起活來也方便,在家門口每月就能掙到幾百元,對于我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該項目只是浠水縣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019年起步,經過不到三年的發展,浠水縣新能源產業鏈日趨完整,基礎配套設施也逐漸完善。如今,已有5個項目落戶,總投資將超過12億元。這個新能源的“孵化器”,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機遇,去分享太陽的光輝。伴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崛起,經濟轉型升級的號角正在浠水縣的土地上吹響

建設低碳城市,力促環境經濟效益雙提升

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實現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平衡將是我國未來要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以低耗能、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模式是全球大趨勢,其中又以取之不竭的太陽能發展潛力最佳。中央近年接連出臺多項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政策,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推動不遺余力,太陽能更是重點扶助項目,未來中國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

正是看準了這樣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2019年,浠水縣委、縣政府果斷決定,把新能源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全面審視全縣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堅持對標最先最優,明確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產業發展目標、推進路徑和重點任務。在具體推進中,浠水縣發改部門以布局重大工程建設為支撐,以推動產業高效協同集聚發展為落腳點,分層分類發力,不斷提升產業集群整體發展水平,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僅以中清能1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為例,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達1.15億kwh,年產值約4800萬元,年上交利稅約1300萬元。項目為當地村民帶來100萬元/年的土地租金收入(人均3500元/年),并為村集體提供約30萬元/年的工作經費。項目建設期,當地的項目務工人員的務工收入達到人均5萬元。

同時,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可種植1400畝高標準雜交水稻,目標畝產900斤,總產稻谷126萬斤,精米90萬斤,產品以5元/斤的價格定向直供北京市場,年產值可達450萬元。項目農忙用工約200人,可增加農民打工收入5000元/年。另外,該項目生態效益顯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3萬噸,相當于減少標準煤燃燒4.16萬噸。

作為浠水縣能源主管部門,浠水縣發改局正在積極打造“農光科旅”四位一體的“浠水模式”,以光伏和農業為基礎依托,修繕道路、線桿等基礎設施美化環境,設立標識牌、繪畫創作,結合當地古跡進行文化渲染,設立科教示范園,引導低碳生活。

實施綠色行動計劃,新能源產業未來可期

2021年,浠水縣委、縣政府將繼續加大新能源項目建設支持力度,正在編制《浠水縣“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實施綠色行動計劃,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浠水模式”。2021年浠水縣擬建光伏項目9個,合計1600MW,總投資72億元。此外,大力發展光伏玻璃幕墻、光伏組件等制造產業,建設光伏建筑一體化制造基地,推動光伏產業逐步向鏈條延伸、產業集聚、規模發展的方向邁進,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隨著光伏產業聚集效應的逐步顯現,浠水縣委、縣政府已開始謀求充滿爆發力的“撐桿一跳”。在深入研究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產業集聚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浠水縣革命老區的城市人文底蘊和相關產業現狀,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打造百億光伏產業承載體、新能源產業示范區、新興產業先導區,5-10年內,使浠水縣躋身于湖北省新能源產業基地的“前三甲”,不斷促進新能源產業向縱深發展。(廖亮  范杰)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