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到2025年建立城鄉養老托育服務體系
摘要:《方案》明確,到2025年,建立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曲靜怡
林強
近日,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黑龍江省“十四五”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25年,黑龍江省將進一步提高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全省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達到100%,發展智慧養老托育新業態和新產業。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如何建立健全“銀發”群體的健康服務體系,成為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題”。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苗露/攝
科學規劃布局,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政策體系
《方案》明確,到2025年,建立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根據《方案》,黑龍江將采取三項行動,一是“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編制行動。對城市養老托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明確養老托育現有床(托)位數量和需求數,就養老托育機構建設、運營、人才培養等提出一攬子措施,在2021年底前以市(地)為單位編制“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二是養老托育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嬰幼兒照護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培訓規劃,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鼓勵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老年醫學、社會工作、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幼兒保育、嬰幼兒托育等專業,逐步擴大招生規模。“十四五”期間,全省累計培養培訓養老服務人才10萬名以上。
三是金融服務提質行動。鼓勵銀行機構提供多種貸款產品和服務。推動保險機構開發相關責任險及養老托育機構運營相關保險。引導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養老托育領域的投資力度。落實國家擴大實施養老產業專項企業債券和養老項目收益債券等措施,鼓勵發行可續期債券。
擴大多方參與,提升養老托育服務供給質量
《方案》提出,把提升養老托育服務質量作為重中之重,強化?;?、兜底線能力,大力發展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托育服務。到2025年,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達到4.5個。
《方案》明確,將發揮中央預算內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實力雄厚、誠實守信的企業參與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由參與城市提供土地、規劃、財稅、金融等支持性“政策包”,帶動企業提供普惠性“服務包”,明確在價格、運營、標準、公益服務等方面的責任,促進普惠養老托育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統籌推進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小區或居住區按標準規劃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及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并確保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已建成住宅小區或居住區有缺口的,通過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補足或建設。
按照“應改盡改、能轉則轉”的原則,推動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養老服務,并確保在2022年底前基本投入運營。
拓展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托育服務
《方案》明確,以促進健康為核心,到2025年,進一步提高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全省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達到100%,智慧養老托育新業態和新產業加快發展。
《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地域、氣候、生態、人文等獨特優勢,以哈爾濱、牡丹江、大慶、黑河、伊春等地區為重點,大力發展旅居康養、“候鳥”養老產業,叫響避暑和森林康養、冷(溫)泉療養、中醫藥康養、生態頤養等品牌,打造一批旅居康養示范基地、特色小鎮。大力培育以銀發經濟為主題的示范園區。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行動。圍繞便利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建立重點領域優化服務清單或臺賬,完善相關服務指南,推動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引導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等方面問題開展社會化服務和宣傳培訓。
養老托育宜居環境建設行動。普及公共基礎設施無障礙建設,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積極推進加裝電梯。加強母嬰設施配套,在具備條件的公路、軌道交通等客運場站及其他具備條件的公共場所普遍設置專席及綠色通道。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