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金融機構杠桿作用 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缺口
摘要:盡管現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所需資金缺口巨大,但‘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各方的努力和行動,終將助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現。金融機構作為促進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利益相關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角色獨特,既可以通過投資風險管理避免潛在的生物多樣性損害,也能發揮創新投融資模式上的優勢填補融資缺口。
發揮金融機構杠桿作用 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缺口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荊文娜
“實踐表明,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當中大有可為,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所需要資金量缺口很大,銀行業如何最大限度籌集資金,支持生態修復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議題以及銀行業積極努力的方向。”在日前由世界資源研究所和國際金融論壇牽頭籌備的“投資自然:匯聚新動力,創造新未來——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啟動會”上,中國銀行協會副秘書長郭三野如是說。
為落實《昆明宣言》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全球生態文明倡議》,特別是由60家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發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切實有力推動金融機構及各利益相關方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促進生態保護與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的實現,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全球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了“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PBF),旨在聯合金融機構、私營部門、學術機構、國際發展機構和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方,助力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短缺以及推動金融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總結推廣最佳實踐,并完善資本投資保護自然和應對氣候變化機制。
會議向全球發出《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全球共同倡議》,截至2021年10月22日,除13家共同發起機構外,已有32家金融機構、環保組織、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及企業以成員機構和重要支持機構的身份加入了該《倡議》。
《倡議》呼吁各國政府創造有利投資環境以引導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等資金流向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要求相一致,鼓勵企業與投資者進行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的披露,并鼓勵符合《后 2020 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求的私人投資行為;協調和整合各利益相關方開發的不同金融產品和專業技術工具,定期公布關鍵工具的產出和進展信息,包括編制并發布伙伴關系全球發展報告;鼓勵和支持從事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各類環境組織分享生物多樣性風險數據,并努力開發和整合生物多樣性風險防控的專業技術工具,以支持金融機構努力降低其投資活動/項目生物多樣性風險。
《倡議》還鼓勵各類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益組織積極為各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國際企業開展環境、社會和經濟治理(ESG)領域的能力建設,尤其是加強多邊開發銀行(MDB)在開展 ESG 實踐示范和能力建設支持方面的領導作用,避免將生物多樣性風險轉移至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以滿足負責任企業投資未來的需要和目標。
“盡管現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所需資金缺口巨大,但‘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各方的努力和行動,終將助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現。金融機構作為促進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利益相關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角色獨特,既可以通過投資風險管理避免潛在的生物多樣性損害,也能發揮創新投融資模式上的優勢填補融資缺口。”中國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在會上表示,除政府外,既需要私營部門、學界、社會組織、媒體等共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言獻策,加強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提供更多的社會資金,也需要世界各國以及各國際組織能在各項能力建設上加強合作,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一全人類共同的挑戰。
“私營部門能夠帶來的資金遠遠超過公共部門,特別是銀行和金融行業能夠在減緩與生物多樣性銳減相關的風險和影響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金融機構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深遠影響的具體措施,包括在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層面設立有意義的目標和行動計劃,推出有利于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害和促進生態保護的貸款和投資產品,并為確保成功創建和支持相應的機構內部文化、系統和指標。”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表示。
同時,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秘書處執行秘書穆雷瑪女士強調,要更好地去管理與自然相關的金融投資的風險。“要把許多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的損失背后的價值和復雜性更好地轉化到金融行業實務的規則中來,使得所有利益相關方皆可獲益。同時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不能以犧牲氣候、生物多樣性或者社會公正為代價。”穆雷瑪表示,要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各利益相關方需要更密切的合作,構建一個合作的平臺,因此在此刻提出PBF至關重要。
作為PBF工作組聯合主席,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方莉表示:“獨行快,眾行遠。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建立這個伙伴關系,讓伙伴們盡展所長,共同創新機制,讓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被系統地融入社會經濟運行系統,從搶救性保護到長效地系統性地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責任編輯:荊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