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遇“雙碳” 零售電商平臺要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實踐步伐
摘要:“戰線”越拉越長的購物狂歡節背后,數以萬噸計的紙箱、膠帶等快遞包裝廢棄物也成了我們無法忽視的污染源存在。據估計,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其中,電商件在快遞業務量中的占比超過80%。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白雪
又是一年“雙十一”,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11月1日,全國總共攬收快遞包裹達5.69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8.54%。
“戰線”越拉越長的購物狂歡節背后,數以萬噸計的紙箱、膠帶等快遞包裝廢棄物也成了我們無法忽視的污染源存在。據估計,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其中,電商件在快遞業務量中的占比超過80%。
“雙碳”戰略目標的大背景下,社會經濟各領域必將迎來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變革,對快遞、電商行業而言,綠色包裝便是重要環節之一。那么作為平臺經濟的關鍵方,零售電商平臺如何參與快遞包裝綠色化實踐?近日,關注環保議題的機構擺脫束縛、無毒先鋒召開了《零售電商平臺快遞包裝綠色化觀察報告》線上發布會,系統介紹了我國零售電商平臺參與快遞包裝管理的責任,包括天貓、唯品會、蘇寧、京東等電商平臺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的實踐,以及循環快遞箱和可降解塑料應用兩大熱門概念在快遞包裝綠色化的表現。
報告梳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發現,零售電商平臺在電商件快遞包裝綠色化管理方面與上下鏈條合作,負有實現包裝減量、回收等主要責任。報告建議,零售電商平臺應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制定有利于促進快遞包裝綠色化的相關規則,引導合作的包裝供應商、商家以及快遞企業,共同合作,共同踐行快遞包裝綠化行動;同時,平臺應重點發展循環快遞包裝和包裝減量,從而積極參與治理快遞包裝污染問題。
京東、網易嚴選、唯品會等平臺瞄準快遞減量,自建倉儲平臺能動性更強
早在2015、2016年,不少零售電商平臺便通過使用循環包裝、可降解快遞包裝及快遞包裝回收等方式,進行快遞包裝的減量與回收處理,以減少快遞包裝對環境的污染,如京東的“青流計劃”、阿里集團的“綠動計劃”、蘇寧的“青城計劃”等。
報告作者、擺脫塑縛項目專員盧蔚禎表示,項目組調研發現,有自建倉儲的零售電商平臺,相對會采取更多與快遞包裝綠色化規則相關的行動。“以唯品會為例,其倉庫實行商品入庫、打包、出庫、運輸全流程監控,并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公布了部分包裝耗量統計數據。還有網易嚴選,其在社會管治報告上表示,網易優先選擇通過綠色認證的供應商,并要求供應商在包裝全過程中踐行保障產品安全、保護環境的行為準則。京東則是通過與上游品牌商達成協議,改良了包裝設計,便于以原箱直發進行運輸,減少包裝消耗。”
回收、循環包裝還是可降解塑料?零售電商平臺探索仍有限
循環快遞包裝的推廣及應用,被認為是電商快遞包裝綠色化最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但終端循環箱的回收再流通一直是循環快遞包裝運營的難點。京東、蘇寧采取同循環包裝供應商合作的方式,探索C端回收模式,通過面簽、利用快遞員片區管理,或與智能快遞柜等企業合作,實現快遞員參與循環快遞箱的回收。
遺憾的是,目前服務消費者的終端循環箱數量非常有限,在快遞包裝中的占比也較低,終端消費者很難有自主選擇權,并且接觸機會較少。
回收方案表現又如何呢?擺脫塑縛發現,目前電商平臺回收的品類比較單一,集中于紙箱回收,很少甚至不回收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報告作者、擺脫塑縛項目專員徐容介紹,在回收后的利用方面,部分電商自有物流的紙箱再利用率相對較高,如京東紙箱再利用率能達到40%;快遞包裝物的回收,自營電商平臺實踐較多;而平臺模式下,零售電商平臺自身很少參與快遞包裝回收,同時也很少發動平臺的商家參與回收。
快遞包裝中,一次性塑料袋、塑料膠帶、快遞內部塑料緩沖物是最主要的三大塑料污染。為減少這些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自2016年開始,包括京東、天貓及蘇寧等在內的電商平臺及順豐、京東物流等快遞物流企業,都陸續做了一些使用可降解快遞包裝的嘗試。
例如,京東作為最早使用可降解塑料快遞包裝的電商平臺之一,前期主要將其應用于生鮮業務上,到2018年6月,已使用近5000萬個可降解塑料快遞包裝,約占塑料包裝材料用量的5%;同時,京東也積極將可降解快遞包裝推廣到普通業務上。自2021年5月起,天貓向平臺商家發起《“限塑令”行動倡議書》,倡導商家使用可循環包裝、免膠帶紙箱以及全生物降解袋等環保手段。
總體而言,由于成本高、環保效果不明確等原因,電商平臺、快遞企業只能在局部范圍內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裝。當前廢棄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被當作一般的其他垃圾,以填埋或焚燒的形式進行處理,這將失去“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價值與意義,不利于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將生物可降解塑料包裝作為環保替代品進行推廣應用。
政府作用舉足輕重,專家呼吁多方聯動協同治理
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的要求是推動企業制定管理約束和引導制度的重要因素?,F有政策要求電商平臺“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引導平臺內經營者減少、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并向社會發布執行情況”。
快遞電商包裝治理,涉及包裝供應商、商品生產商、電商平臺、平臺商家、快遞物流企業等產業鏈各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終端循環包裝為例,擺脫塑縛調研發現,實際應用表明其與一次性快遞包裝相比面臨運營成本、流通效率等多方面的壓力,從商業競爭的角度出發企業單點運行往往難以形成突破,終端循環包裝推廣落地也就困難重重。因此,要想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有效落地,除了健全政策法規外,應由政府牽頭、企業發力、多方聯動,推動協同治理。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應推動制定全國性的快遞電商包裝標準,細化電商平臺在快遞電商包裝綠色化中作為平臺管理角色的責任邊界,如制定及落實包裝供應商準入退出機制、包裝材料與包裝操作規范等平臺規則。同時,政府應鼓勵企業創新和拓展循環快遞包裝模式,并牽頭制定相關行業與循環包裝產品標準,推進產業鏈各方開展快遞電商包裝綠色化合作,以促進循環快遞包裝的規?;茝V使用。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