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2022-01-27 10:36 中國發展網 苗露
北京大學 高質量發展

摘要: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璜教授發布了《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苗露報道 為落實中央精神,加強城市高質量發展研究,助推高質量發展進程和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在近日舉行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璜教授發布了《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據了解,該報告是由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組成聯合課題組,以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對我國高質量發展水平開展的首次研究。報告深刻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內涵,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參考“十三五”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并采用 CRITIC 客觀賦權法,構建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 6 個一級指標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 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20 個二級指標組成,全方位、多角度把握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總體面貌。該研究成果對于總結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特征和規律,識別高質量發展驅動要素具有重要意義。

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tt1

報告選取 2020 年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前 40 的代表性城市,對這些城市當前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測算。測算數據均來源于 2020 年地方城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和政府工作報告等官方公開的數據資料。

結果顯示,在綜合指數方面,北京、上海和深圳組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東莞、廣州和杭州等 11 個城市組成高質量發展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和第四梯隊分別有 12 和 14 個城市。東部城市大部分位居高質量發展第一和第二梯隊;中西部和東北部城市大部分位居第三、第四梯隊。

tt2

注:梯隊內按城市名稱拼音首字母排序;數值僅為標識用;下同。

在經濟發展指數上,北京、上海和深圳組成第一梯隊;廣州、杭州和南京等 11 個城市組成第二梯隊。第一梯隊優勢顯著,城市間經濟發展質量存在較大差異。

tt3

在創新發展指數上,北京遙遙領先,西安和深圳則分列第二和第三;成都、長春和東莞等 12 個城市組成第二梯隊。

tt4

在協調發展指數上,北京和深圳共同組成第一梯隊;成都、長沙和東莞等 14 個城市組成第二梯隊。

tt5

在綠色發展指數上,北京、東莞和廣州等 8 個城市組成第一梯隊;成都、大連和佛山等 10 個城市組成綠色發展第二梯隊。

tt6

在開放發展指數上,青島、上海和廈門共同組成第一梯隊;北京、長沙和東莞等 11 個城市為第二梯隊。

tt7

在共享發展指數上,第一梯隊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第二梯隊由重慶、長春和佛山等 13 個城市組成。第一梯隊城市領先優勢較為顯著。

tt8

該報告對代表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分析。北京,六大發展指數均位居全國前列,尤以創新發展表現突出。北京擁有大量頭部企業、頂尖高校和研究所,創新資源規模和質量均較為突出。2020 年統計數據,位于北京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有 56 家;獨角獸企業 79 家,占全國的 36%,技術創新和技術交易金額超 24.5 億元。

深圳,高質量發展均衡的城市,在經濟、創新、協調、綠色和共享五大指數上均居全國前三。深圳區位優勢突出,改革創新氛圍濃厚,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和一流的營商環境;同時聚集眾多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企業,新經濟業態發展全國領先。

上海,在經濟、創新、開放和共享發展指數上均居前列,其中經濟發展優勢最為突出。上海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大中心”,公共財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科創板開板并試點注冊制,助力一批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廈門,在經濟、創新、開放、綠色和共享五大發展指數上均居前列,其中開放發展優勢最為突出。廈門是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區,是中國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四大國際航運中心和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近年來,廈門與中國臺灣地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寬,開放程度持續提高。

廣州,在六大發展指數上均居于全國中上水平,高質量發展較為均衡。

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創新發展成效顯著,2019 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1.2 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 9283 家;綠色發展持續進步,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減排降碳,完善生態碧道、城市公園體系和綠軸綠帶生態網絡。

杭州,在經濟、創新、協調、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指數上均居前列,尤以經濟發展和創新發展表現突出。杭州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逐步優化經濟結構,2019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 1651 億元,增長 3.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9.7%。

南京,在經濟、創新、綠色和共享發展上成績突出。南京歷史文化積淀雄厚,高等院校等科教資源豐富;逐漸形成高端制造業產業發展集群,積極推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扎實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創新人才集聚”等重點工程;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和“263”等專項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苗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