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劉偉平:加快骨干工程建設,全面提高珠江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

2022-03-29 15:17 中國發展網
珠江流域 水利工程

摘要:近期,重點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為主,推進重點江河水系連通,加快建設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調蓄工程,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減輕災害、抵御風險的能力。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從水利部了解到,2021年以來,珠江流域部分地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別是東江、韓江流域出現60年來最嚴重旱情。目前,在水利部門等多方面努力下,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然而,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指出,干旱應對過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災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和不足,最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流域水工程體系不完善、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不高等。

劉偉平指出,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從空間上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36.5%,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1%;長江流域以北的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水資源量只有19%。從時間上看,我國一年中60%-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3、4個月的時間里,而在汛期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可能主要集中在幾場降雨。“因此,保障我國供水安全,一定要解決好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空間均衡’的要求,優化配置水資源,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劉偉平介紹說,近期,重點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為主,推進重點江河水系連通,加快建設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調蓄工程,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減輕災害、抵御風險的能力。要通過國家水網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針對珠江流域,重點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全面提高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要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要求,流域區域統籌,謀篇布局,做好省級水網規劃。國家有國家水網,省級要有省級水網,但是省級水網要流域區域統籌。要立足于全流域乃至于跨流域,從更廣的空間、更大的尺度上統籌規劃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格局,全面提高流域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加快骨干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形成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動脈。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2019年5月已經開工建設了,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年均供水量17.9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過聯合調度可以實現西江、北江、東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東莞、廣州南沙區供水安全和應急備用保障能力。如果現在這個工程建成了,深圳、東莞一線供水安全就沒有現在這么大的壓力。同時,這個工程還可以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分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廣東部分,一部分是廣西部分。

“目前,廣東工程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通過了水利部審查,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引水,重點解決廣東的湛江、茂名、陽江、云浮市等地的缺水問題,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廣西部分可研報告正在編制過程當中,建設任務重點是解決好桂南等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問題,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目前也正在開展可研報告編制工作,建設任務主要是向廈門、漳州、泉州沿海地區供水,并提高金門供水保障能力。工程建成后可以實現汀江、九龍江、晉江三個流域連通,進一步增強區域水資源的調配能力,對提升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域供水安全、促進閩臺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劉偉平說。

三是提高區域水資源引水和調蓄能力。珠江口在天文大潮期咸潮上溯這是客觀規律,在這個期間必然會影響珠江口各城市取水,所以要研究論證采取工程提高措施抗御咸潮能力,比如在保證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論證建設擋潮措施,改善咸潮上溯影響,提升咸潮上溯期引淡水能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強咸潮影響區域蓄水能力建設。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