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防災減災:護航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2023-05-11 15:24 中國發展網 苗露
防災減災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 高質量發展

摘要: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防災減災:護航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苗露報道  5月10日,在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防災減災:護航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重在預防:防災減災我們在行動”為主題,旨在助力提升全社會預防災害風險意識,凝聚“防患于未然”社會共識。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第一副會長鄭國光出席論壇并致辭。

圖片 1

“防災減災:護航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副司長王虎成,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馬寶成,西安交通大學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朱正威教授,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系與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董關鵬教授,江蘇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原總隊長周詳,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公共服務部主任侯建民,新浪微博公益熱點及應急救災負責人黃琴作主旨演講。

圖片 2

郭衛民致辭

郭衛民指出,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防災減災救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科學分析我國災害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論斷,為新時代防災減災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公共關系協會長期致力于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災害防范、危機處置、信息發布、輿情引導是公共關系的重要內容。協會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同各方加強經驗交流與成果分享,為提升我國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片 3

鄭國光致辭

鄭國光表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背景下,自然災害風險呈現出新情況、新特點,有效防范應對新風險面臨更大挑戰。為此,要持續開展普查成果應用,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構建常態化風險普查評估制度,推動風險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加強科普宣傳教育,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提升全社會預防災害風險意識,凝聚“防患于未然”社會共識,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圖片 4

王虎成主旨發言

在主旨分享環節,王虎成認為,安全宣傳“五進”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是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有效手段,是強化源頭預防治理、全過程統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推動安全宣傳“五進”,要發揮媒體公益宣傳作用,要持續開展安全宣傳活動,要廣泛拓展公共宣傳渠道,要借力借勢各類新興平臺,努力實現“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目標,形成“防患于未然”的社會共識,進一步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圖片 5

馬寶成主旨發言

馬寶成總結了我國防災減災工作取得的成效,梳理了在體系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何推進我國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他建議要有效發揮好議事協調機構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職能,充分利用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切實提升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積極發揮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作用,加大科技對防災減災救災的支撐,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等。

圖片 6

朱正威主旨發言

朱正威從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的角度,指出應急管理是直面問題的實踐知識、交叉融合的綜合知識、與時俱進的創新知識,也是一個正處在不斷探索和發展的實踐與學問。中國已在應急管理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創新性發展和獨特的話語體系。要按照應急管理的實踐及其發展做好人才培養,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整合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要以應急管理的創新實踐重構教學內容。

圖片 7

董關鵬主旨發言

董關鵬認為,防災減災是全球性媒體重點議題。各國媒體在開展防災減災的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在應急新聞發布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日常的科學普及、知識分享、共情安撫和價值傳播等方面作用顯著。全球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涉及跨國界、跨領域、跨學科,需要各國各界與媒體攜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我們都更加需要將防災減災救災的中國成果、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分享給國際社會。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應有之義。

圖片 8

周詳主旨發言

周詳用案例聚焦城市火災風險隱患以及防滅火工作,以“城市火災風險分析和防滅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為題作主旨演講。他對加強城市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議,指出要統籌優化頂層設計,深化改革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牢固夯實消防安全責任,強化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全面加深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覆蓋,營造消防安全社會氛圍;大力深化消防標準規范供給力度,強化科技信息化賦能;持續加強消防救援力量建設,不斷提升綜合救援專業水平。

圖片 9

侯建民主旨發言

侯建民來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同時他也是粉絲數百萬的網絡大V,他以“地震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題分享了地震消息在公共服務過程的經驗。他表示,中國地震臺網是第一個通過移動互聯網向老百姓服務的工具和平臺,現在這個平臺已經運行良好,地震發生以后可以快速地向老百姓推送地震消息和多種信息。為提高公共服務內容供給,還研發了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自動繪制震中的熱力圖、自動分析震中周邊路網的情況等,努力探索地震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現代化建設。

圖片 10

黃琴主旨發言

黃琴從微博助力防災減災與應急協作網絡運用視角,分享社交媒體平臺助力防災減災工作的心得體會。她表示,目前微博已經建立了較完備的應急矩陣,包括政務藍V、公益藍V,政橙V和公益橙V;微博防災減災科普內容傳播逐漸成熟和完善,聯合眾多的政務官V發起了豐富多元的防災減災類科普欄目;微博充分利用平臺生態,打通全平臺所有大V參與防災減災傳播,通過跨界傳播、整合傳播,擴大科普范圍。此外微博還強化應急協作網絡,線上線下廣泛參與,引導各類主體參與,豐富參與渠道。

圖片 11

俞蘊文作案例分享

在案例分享及視頻連線環節,中國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副總經理、中國志愿者聯合會理事俞蘊文分享了中國平安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探索經驗。例如,成立平安志愿者協會,發起平安守護者行動,創新推出1+3的防災減災模式,推出應急管理1+A政企協作模式等?,F場視頻連線了東莞市高埗鎮西聯小學開展防災減災進校園活動,通過防災、消防、地震、自救等應急常識的普及和演練,推動防災減災科普教育下沉,提升學生的風險意識。

圖片 12

張旭明作案例分享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應急產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明通過案例分享了企業獨立設計、建設、運營的安全應急體驗培訓基地,以青島體驗基地為例,在綜合性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中小學生安全培訓等方面,培訓100多萬人次,大大地提高了全員應急安全的意識。此外還通過現場視頻連線,實景展現防災減災應急體驗式培訓基地及安全應急裝備。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張小影、夏吉宣出席論壇。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企形象研究院院長呂大鵬主持論壇。

論壇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政府公共關系委員會、企業公共關系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聯合承辦,中國平安、科大訊飛、中國港灣、伊利集團、海麗雅集團協辦,新浪微博特別協辦,中國青年報、中國網提供媒體支持。來自政府有關部門、智庫、媒體、企業、社會組織的代表與會。

責任編輯:苗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