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深化數字中國戰略 賦能綠色低碳轉型

首屆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推進會成功舉辦

2023-07-03 14:21 中國發展網 白雪
數字動能 綠色發展 低碳轉型

摘要:論壇緊扣“深化數字中國戰略 賦能綠色低碳轉型”主題,澎湃“數字動能”,為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謀劃“智慧之策”和“創新之力”,與會代表匯聚一堂,共繪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的藍圖。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白 雪

近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第一屆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推進會”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賓館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互聯網+資源循環利用專委會、浙江伍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嘉興科技大市場聯合承辦。論壇緊扣“深化數字中國戰略 賦能綠色低碳轉型”主題,澎湃“數字動能”,為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謀劃“智慧之策”和“創新之力”,與會代表匯聚一堂,共繪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的藍圖。

微信圖片_20230701221928會議現場

綠色潮涌  澎湃“數字動能”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嘉興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吳根軍指出,綠色化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化是推動綠色化轉型的重要載體和依托。第一屆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推進會在嘉興舉行,必將助推嘉興市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壯大,為嘉興市提升循環經濟產業在國內外市場整體競爭力的注入新鮮活力。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主旨演講時指出,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目前創新文化的關鍵問題是要解決知識系統和經濟系統底層邏輯的一致性,應該采用創新思維、方法和工具,用演繹法思維獲得第一性原理。他指出,今后的競爭將非常激烈,而自立自強的底氣在于基本功,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隊,每一個企業,乃至創新的宏觀政策均會在變革的浪潮中獲得新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深入剖析了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的技術路徑,識別了數字技術在工業碳達峰中的主要科學問題,并分享了實踐案例,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他指出,實現“雙碳”目標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碳排放中的技術引導作用,利用工業智能為減碳降排帶來巨大效益。他強調,產業升級與優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重要途徑,而智能制造是產業升級與優化的核心技術。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綠色推進處負責人介紹了“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綠色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和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做出的決策部署,介紹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推進綠色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并指出,數字技術賦能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推動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吳卿在致辭中指出,綠色化牽引了數字化,而同時數字化也賦能給了綠色化,兩者的相互協同與融合,為我們經濟的長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支撐。他表示,近年來浙江省科技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化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等一體化的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科技攻關能力,努力挑戰數字賦能綠色轉型的科技創新提高點,為國家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貢獻浙江方案和浙江力量。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環資處處長陸瓊重點分享了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在推進綠色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她指出,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支撐和賦能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加速劑,數字化轉型更是為新競爭優勢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賽道。

此外,大會期間還舉辦了專家聘書頒發儀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趙家榮為互聯網+專委會的新聘專家頒發了專家聘書。

專家獻言  謀劃“智慧之策”

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衛東在《數字化碳管理助力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專家報告中表示,當前是兩化融合的時代,用信息化助力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應該為社會所廣泛關注。數字化賦能企業綠色減碳存在著一些優勢,這與數字化精確性、系統性、實時性的特征有關。未來通過數字化手段的有效應用,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的能源和物料使用效率,減少生產過程的碳排放,為中小企業的碳減排帶來實際增量,并且可以進一步帶動全產業鏈的生產和碳排放優化,實現真正的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場景的廣泛落地和應用,一定能夠助力節能降耗,提質增效。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探索研究了一條‘鏈接-培育-激發-轉化’的綠色技術轉移轉化實現路徑。”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常務副主任賀沛宇在《綠色技術轉移模式與實踐》專家報告中提到。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通過資源鏈接,打通國內外綠色技術創新端、轉化端和產業端的通道,培育高價值綠色技術,從四個維度建立綠色技術評價指標體系,加強“電能碳+綠色技術”協同,做好綠色技術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增值服務,努力實現技術創新活動從成本中心轉向價值中心。

數綠融合  匯聚“創新之力” 

近年來一大批我國綠色創新企業以及科研院所,持續以深厚技術積淀,聚力打造領先方案,賦能綠色轉型。本次大會上,來自華為、閑魚、欣興工具、阿里云、紫菜云、滴滴青桔、餓了么、北京金宇奧、北京工業大學、杭州舞環、易點云、卡奧斯等參會代表分享了其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方面的最新進展及應用案例。

閑魚ESG業務負責人李翔表示,此前閑魚發布的2023財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碳減排量數據顯示,用戶通過閑魚參與閑置交易,全年累計實現減碳超300萬噸,約等于1.6萬頭成年鯨魚的重量,相當于224.8萬戶家庭一年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

華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總監葉宇睿表示,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供應商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系統創新,提高數字基礎設施能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數字化和綠色化,賦能垂直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浙江欣興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冬偉在分享中指出,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改變以往的手工加工方式,實現數控化加工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公司先后導入以及目前正在導入的一些數字化軟件,能夠在自動化生產的基礎上,讓運營效率更高。數字化提升了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和運營質量,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在此次論壇上,參會嘉賓圍繞“數字技術賦能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數字技術賦能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互聯網+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數字循環經濟”四個主題進行了專題研討,來自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代表現場分享了專題報告。

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進行了題為《數字技術賦能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專題報告,他指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日益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技術創新發展能夠為綠色轉型帶來增長新動能,并圍繞國家、區域、城市、工業園區、企業以及個人六個層面提出了數字技術賦能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六大重心。他表示,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數字化綠色設計能夠帶動觀念轉變,讓消費者由“嫌棄”到“買單”,推動綠色產業與綠色消費相互促進。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劉銳分享的內容為《數字信息化賦能水環境管理的實踐與思考》,她以浙江省的數字化轉型實踐為例,指出從數字賦能到制度重塑,整體智治促進了規范運行模式、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大幅節省了社會運行成本,通過管理重塑實現了社會運行模式的“綠色”轉型,隨后分享了數字技術賦能水環境管理整體智治的三個實踐案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數字賦能可以有效促進整體智治,能夠大幅節省管理成本與運行成本,通過制度重塑實現運行模式的“綠色”轉型的主要觀點。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的匯報題目是《數字技術在構建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中的應用》,他圍繞城市廢棄物時空分布、廢棄物分選回收環節以及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項目團隊所開展的工作。以外賣塑料污染治理為例,通過對百億份外賣訂單、開展萬余次抽樣和物質流模擬,首次精細刻畫城市級時空產廢數據,揭示重大新冠疫情下外賣垃圾廢棄規律和塑料污染治理路徑,能夠有效支撐有關部門和企業集團的控塑行動。

此外,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杜永萍以及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王小玨各自進行了專家報告,報告題目分別為《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典型城市再生資源回收技術》以及《數字技術在循環經濟全過程管理中的應用》。

深化數字中國戰略,賦能綠色低碳轉型,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本次大會展示了我國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的新趨勢、新成果、新洞察,不僅對加快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的推廣意義重大,更進一步促進了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對于促進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責任編輯:白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