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中國本世紀末的人口發展戰略目標研討會

2023-11-01 18:02 中國發展網
中國人民大學

摘要: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王水雄主持。2022年我國新生人口不足1000萬,自1961年以來出現了首次負增長。中國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由建國之初的25%,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9%,且仍有繼續下降趨勢。這種趨勢非常不利于中國的經濟社會運行和國際政治地位的提升。

中國發展網訊  2023年10月25日下午,在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1124會議室,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學會經濟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共同組織社會學、人口學、管理學、國際政治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本世紀末的人口發展戰略目標及其必要性、可行性問題”進行了研討。

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王水雄主持。2022年我國新生人口不足1000萬,自1961年以來出現了首次負增長。中國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由建國之初的25%,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9%,且仍有繼續下降趨勢。這種趨勢非常不利于中國的經濟社會運行和國際政治地位的提升。站在現在的時點展望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口發展戰略,是一個亟須研討的話題。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王勇博士,首先發布了新近完成的報告《中國應否設立本世界末20億的人口發展戰略目標?》。王勇教授認為,站在整個國家和平發展以及“社會主義人口規律”——緩慢增長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的比重,即現在的“不足19%”有必要維持,不宜再降。這意味著,如果到本世紀末,世界總人口維持在80億左右的話,中國應該努力達成并維持15億左右的人口;如果世界人口增長到100億的話,中國人口應該同比例增長,達到19億乃至20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思路有必要成為明確的、國家層面的戰略意識。

王勇教授根據自己的調研和分析指出:受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中國出現了嚴峻的少子化危機,幾年內全國少生了大約2000萬新生兒,是目前消費、就業不足的重要原因;王勇教授還特別強調,生育是社會運行的基本動力來源,持續的少子化對社會思潮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但“危中有機”,補齊少子化的短板,預示著巨大的生育紅利。報告將中國的生育問題分為幾個領域來把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都有不同的特征,各領域尤其是城鄉之間有著充足的政策空間。只要黨和政府有決心和明確的目標,讓人口總量和相對規模維持在合理水平的方法很多,前景依舊光明。

王勇教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調研中得到啟發,當地是全國農業現代化最先進的地區,由于較早地放開了“一孩”政策,近年來人口依然呈自然增長,并沒有見到內地農村大面積人去屋空的狀況。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不是同一件事,農業現代化的用工會越來越少,但互聯互通的鄉村以人口發展為中心,完全可以走“農村包圍城市”的富裕之路,并為城市的持續繁榮提供保障。中國廣大的農村依舊存在著足夠的生育“彈性”,一些簡單的激勵措施就會非常有效,比如生個孩子每個月國家給一定補貼,一直給到18歲,全社會即可釋放出可觀的消費預期和巨大的投資預期,而這些錢很快即可通過乘數效應轉換為稅收,進而實現全社會的持續繁榮。人以弘道,生生不息,人口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王勇教授提出,要以“人口年輕態”迎接未來,只有且完全可以在人口總量緩慢增長的前提下實現這一目標。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