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數據精準可靠是前提
摘要:“當企業通過ERP將人、財、物都管理起來的同時,也要把‘碳’管起來?!眲⑶锩澜ㄗh企業建立“人財物碳”一體化管理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
我國南方有一家專門做螺絲螺帽的企業,盡管規模很小,但因為是鋼鐵產業供應鏈中的一環,所以當產品出口歐洲的時候,按照歐盟的碳關稅規定,必須提供自身的碳排放數據。
“這絕不是一份簡單的報告,其中的所有數據都被要求準確規范。”SAP可持續發展與實踐戰略聯盟理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劉秋美日前在京對記者表示,在中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對企業碳排放的數據要求非常嚴格,而且越來越細致,與此同時,各國對碳排放的監管紛紛加強,企業已然不能通過一個簡單的EXCEL表格,或通過估算的方式,說明自身產品的碳排放水平。
劉秋美提醒,企業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之時仔細規范,準確衡量碳數據。企業碳排放數據能否得到驗證、獲得相關機構的認證甚至經得起審計,這些問題已經受到企業關注。“要做到數據精準,讓人信服。”她強調。
SAP可持續發展與實踐戰略聯盟理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劉秋美接受記者采訪
近年來,中國不少企業宣布建成“零碳工廠”,此舉如何更具說服力?SAP行業與客戶咨詢部專家王鵬分析,國內外業界對“零碳工廠”都有相應的標準,在SAP看來,“零碳工廠”解決方案需要做好四件事——第一,盡管顆粒度可以存在差異,但是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和每個車間的碳排放要詳細和真實地記錄下來;第二,依據相應的標準,按照政府及行業協會認可的方式披露工廠級別和產品級別的碳足跡;第三,作為ESG報告的一部分,為相關數據提供可供審計核實的路徑;第四,按照相關監管要求,向監管機構報送數據,滿足監管要求。
王鵬補充,企業無論未來是否“出海”,都將面臨數據更加明確的市場要求,也只有真實精準的數據才能展現出有能力、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不僅如此,企業需要提供的數據趨于復雜,歐洲不僅對產品的碳足跡有要求,還對電池、塑料等原材料的回收有規定,多國正在陸續出臺新法案。
2023年SAP調研了全球21個國家、29個行業的4750名受訪者,其中300名受訪者來自中國,這份《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顯示出同樣的結論——中國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可持續發展的數據質量方面。因為管理者發現,如果數據不可測量或本身存在問題,那么從中推導出的結論就不可靠,企業也沒有辦法由此有效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SAP的CEO柯睿安(Christian Klein)和SAP首席營銷官及解決方案負責人茱莉亞(Julia White)提出,除了要把碳管理上升為企業戰略,還應該將“碳”當作企業的資產。
“當企業通過ERP將人、財、物都管理起來的同時,也要把‘碳’管起來。”劉秋美建議企業建立“人財物碳”一體化管理體系。她介紹,SAP幫助企業將碳的相關數據嵌入整個生產流程,包括財務、庫存、生產乃至運輸環節。SAP今年推出的“綠色賬本”將碳數據納入企業資源范疇,幫助企業在上下游之間及整條價值鏈上實現標準化的數據的交換。
據介紹,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數據對企業戰略非常重要。如果某類產品在歐洲生產的碳價格較高,美國相對較低,那么歐洲企業銷往美國的產品就會選擇在美國當地生產,而不會在歐洲生產后運到美國銷售。全球企業已經開始根據碳數據進行決策,優化經營活動。
SAP看到,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企業發現粗放的數據管理模式不能支撐發展要求,但同時也面臨自身數據抓取、數據平臺建設的困難。
德勤中國管理咨詢企業技術與績效事業群總裁周令坤對記者表示,企業不應該低估信息披露所帶來的挑戰,有待提前儲備相應的能力。“只有碳排放活動的數據可視和透明,企業才能真正將碳減排理念落實到管理層面,與日常的經營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他說。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