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生物醫藥:國際競爭不可避免,合作不可或缺

——訪重慶精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錢程教授

2024-02-05 15:14 中國發展網
生物醫藥 科技創新 重慶 細胞治療 癌癥

摘要:生物醫藥領域既有全球競爭,也有各國企業間的深入合作,作為我國生物醫藥基因與細胞領域的領軍企業代表,精準生物的發展印證著這一規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

“在生物醫藥領域,存在激烈的全球競爭,近幾年也明顯感覺到國際摩擦,但是市場規律很難被人為地改變。”重慶精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準生物”)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錢程教授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生物醫藥的早期研發到中期產品的開發,再到產業鏈的完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不會變,各國生物醫藥企業無法割裂,仍需攜手共進。

2023年底舉行的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將從四方面加快構建現代醫藥工業體系:加快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促進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增強重點產品保障能力;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合作。其中在開放合作方面,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合作開發、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大力開拓全球市場,鼓勵企業開展國際認證,加快疫苗、創新藥、高端制劑和醫療器械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

生物醫藥領域既有全球競爭,也有各國企業間的深入合作,作為我國生物醫藥基因與細胞領域的領軍企業代表,精準生物的發展印證著這一規律。

生物醫藥板塊中外并駕齊驅

錢程教授告訴記者,在化學藥品板塊,發達國家的研發超過百年,中國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整體而言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在生物醫藥板塊,中國和發達國家并駕齊驅。

“第一階段是‘跟跑’,我們跟在別人后面;現在處于第二階段,大家在同一條線上‘并跑’。”錢程教授對生物醫藥產業進行了分析,中國在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方面舍得投入,中國企業也很爭氣。他介紹,精準生物在過去8年已經投入7億多元研發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和平臺搭建,企業界的力量有望推動中國的生物醫藥技術水平在不久的將來進入“領跑”階段。

錢程教授是科技部“國家精準醫學生物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精準生物治療技術質量研究專委會主任委員。他畢業于西班牙NAVARRA大學,曾長期在歐洲工作。他回憶,在國外無論是華人科學家還是當地科學家,在大學成為教授幾乎已是“天花板”,生活平靜安逸。要想干更多的事情,實現更大的追求,只有回國這一條路。中國對海外的科學家給予充分認可,也鼓勵大家回國發展。他回國后走了不少地方,最終選擇了科研和創新氛圍濃厚的重慶。

精準生物以細胞治療技術為切入點,主營基因與細胞藥物開發應用,目前已成為國內CAR-T/NK領域頭部企業。錢程教授介紹,癌癥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癌癥治療也幾乎是各種疾病里最復雜的,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方式。CAR-T是免疫細胞治療中的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手段,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T細胞,使其具備特異性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已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2023年11月,國家藥審中心發布《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藥學變更研究的問題與解答》,被業內認為是為后續CAR-T產品上市奏響前奏。此前,我國《“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治療性疫苗,核糖核酸(RNA)干擾藥物,適配子藥物,以及干細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等生物治療產品。”

錢程教授表示,全球已有10款CAR-T獲批上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6款,中國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4款。對比生物醫藥相關的專利數量和臨床實驗數量,中美兩國也沒有明顯差別。

中美能“跑出來”的CAR-T企業數量都不多

接受采訪當天的早晨,錢程教授剛剛看新聞說,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這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說。

錢程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和生產鏈。與之相同,生物醫藥的技術科技創新也離不開生態體系,尤其需要完備的資金資源體系的支撐。2024年1月11日,渝藥創新生態鏈建設大會在重慶舉行,錢程教授代表生物藥組作主題報告時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進步不是一項產品或一家企業,而是要打造整體環境。

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產業規模效益持續提升。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為9.3%,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約4%,大宗原料藥產量約占全球40%,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

截至2023年12月,國內已有300多個正在進行的細胞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我國的項目主要以血液瘤適應癥為主,暫無實體瘤產品獲批。行業從萌芽期向迅速發展期過渡,參與者數量增加,競爭格局逐漸顯露。

錢程教授分析,中美兩國,CAR-T領域的企業數量各有二三百家左右,在這一細分領域的隊伍已顯龐大,但是最終能“跑出來”的企業,預計只有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十余家頭部企業。

生物醫藥與其他新興產業類似,都存在技術門檻高、投資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的挑戰。精準生物及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已申請核心關鍵技術專利140多項,獲得50多項專利授權,獲得四個CAR-T細胞一類生物新藥、九項適應癥的默示許可。錢程教授坦言,盡管投入巨大,但是在產品真正上市和投入應用之前,企業用于公司運營、平臺搭建、生產建設、產品研發、臨床實驗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投入,并不會直接帶來收益。

“引進來”的追溯系統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記者在精準生物的展廳看到了用于細胞治療的細胞凍存袋。就是這個口罩大小的凍存袋裝載著救命的細胞,在零下78攝氏度的液氮環境下從制藥企業運輸到醫院,路上嚴格控制溫度,避免顛簸。這個看起來如同普通塑料袋的凍存袋依靠進口,每個采購成本高達3000元。

微信圖片_20240205123838_副本

錢程教授告訴記者,精準生物帶動生物醫藥基因與細胞產業上下游發展,在研發生產上吸引更多的國產設備供應商入駐,與此同時部分耗材仍然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國產替代,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中外合作之路。

目前,精準生物自研的國內首款兒童白血病產品pCAR-19B進入新藥上市申請(NDA)階段,與此同時,精準生物COI/COC追溯系統也完成了系統上線。這套細胞治療追溯系統由重慶精準生物與日立公司合作建立,覆蓋整個治療過程,包括患者登記、供者材料采集、運輸、生產、發運及使用等全流程的數字化追溯。

錢程教授表示,國外很早就開發了追溯系統,擁有豐富的經驗。國內近五至十年才出現對追溯系統的需求,也才開始有本土企業加入。

“追溯系統對個體化治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導致巨大的災難。”錢程教授表示,患者在醫院看病,醫院決定做CAR-T治療,醫院和病人簽治療知情同意書,然后采集血液,血液通過冷鏈運輸到企業,企業誰接收、接收后怎么到生產部門、由誰執行生產、誰負責質控、產品如何放行、如何運回醫院、如何到醫生護士手中、最終如何給病人用藥,所有環節都需要閉環管理,“產品從供者到受者全過程的‘端到端’的流程非常繁雜”。追溯系統進行全流程的防差錯防混淆,為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保駕護航。

“很多患者都是晚期癌癥患者,一旦中間發生差錯,再來一次很可能已經來不及了。”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生命科學解決方案事業本部總經理劉蘇明說,日立將在日本細胞治療的相關經驗引入中國,通過數字化技術提高細胞治療的效率和安全,造?;颊?。

國家藥監局2022年發布的《細胞治療產品生產質量管理指南(試行)》要求,“企業應當建立產品標識和追溯系統”,“該系統宜采用經驗證的計算機化系統,應當可以實現對產品從供者到患者或從患者到供者的雙向追溯”?!渡虾J凶泽w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藥品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也對全過程數字化追溯系統做出了明確要求。

錢程教授表示,國內外的流程有所不同,按照中國的相關法規,中國制藥企業不能直接為患者或醫院提供藥品,必須通過藥房。此次在精準生物落地的追溯系統也根據中國的實際需求特點進行了完善。劉蘇明表示,日立與精準生物充分溝通,深入探討,設計出結合國外先進經驗和國內實踐的細化方案。

精準生物正在推進成果轉化應用全球化策略,規劃設立海外研發分支機構和科研基地,同時也擬與巴西、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啟動CAR-T新藥申報、技術服務和License-out(海外授權)區域許可交易。細胞治療追溯系統的上線,也將助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拓展步伐。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