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楊智:加快推進全國性碳市場體系建設

2024-03-11 13:43 中國發展網 甄敬怡
“雙碳”目標 碳市場 全國兩會

摘要:政府工作報告中,“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等表述引起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性碳市場體系建設的提案。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對楊智進行了專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依舊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保持了高度重視,對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的完善提出明確的要求。

政府工作報告中,“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等表述引起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性碳市場體系建設的提案。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對楊智進行了專訪。

本報記者:湖北作為國家明確7地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啟動區域碳市場建設。開展碳市場交易以來,湖北先行探索出哪些成功經驗?

楊智:湖北省先后出臺了《湖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湖北省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湖北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武漢市和十堰市入選為國家首批氣候適應型建設試點城市,武漢市武昌區獲批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借助于在武漢設立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以下簡稱“中碳登”,湖北發揮試點政策創新優勢,推動全國和區域碳市場聯動。

一方面,積極引領全國碳市場發展大局。主要是建設完善中碳登系統,保障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夯實國家級平臺話語權;通過中碳登推動全國碳市場頂層制度設計,為碳金融產品及衍生品開發應用提供制度保障和設施基礎;推動籌建武漢碳清算所,協助中碳登做好全國碳市場資金清算,助推中碳登實現全國碳市場清算額規模躍升。

另一方面,持續深化湖北區域碳市場試點,并與國家市場積極聯動。主要是借助湖北在中碳登、國家氣候投融資等試點改革積累的創新資源,積極爭取生態環境權益交易的統一大市場改革試點;支持區域市場創新發展,充分運用試點優勢,從碳交易產品創新、投資者多元化、擴大行業覆蓋面、建立區域CER核證減排量)試點等方面探索和創新完善區域市場相關制度,適度從緊分配配額,努力提高核查數據質量,加強企業碳資產管理培訓,各方形成合力推動湖北碳市場形成有效碳價格,更好地發揮支撐碳金融發展的作用加快形成差異化的產品梯隊,注重碳金融產品及衍生品開發應用基于二氧化碳這一標的物,湖北在全國率先推出碳資產質押貸款、碳資產托管、碳現貨遠期、碳保險等多元化碳金融業務。


本報記者:數據顯示,2023年湖北碳市場累計成交量3.9億噸、占全國的42.7%,成績亮眼。您覺得未來我國碳市場有望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

楊智:一是將電力之外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國內民用航空等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逐步納入全國碳交易體系中。

二是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創新碳金融產品和交易方式,發展期貨、遠期、期權、掉期和抵消信用等碳金融衍生品。

三是加速推進碳定價機制的完善,逐步減少碳配額總量及免費碳配額比例,引入有償分配,增加碳價稀缺性特性。

四是推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加快擴容,動員更廣泛的行業企業自主自愿開展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目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已開放給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和紅樹林營造等4大領域的企業和機構進行交易。

五是建立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不同行業碳排放標準、核算和認證的統一。

六是建立完善碳普惠平臺,加強功能建設,與公共機構數據對接,量化公眾的低碳行為減碳量,給予相應激勵,并進行碳抵消或進入碳交易市場抵消控排企業碳排放配額。

七是進一步深化碳市場引領功能,聚焦發揮環保產業減污降碳擴綠功能,賦能環保產業增長,綠碳聯動實現碳市場與環保產業協調發展。

 

本報記者:在您看來,接下來應在哪些方面持續優化相關經濟政策工具箱,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楊智:一是使區域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聯動,合力推動形成有效碳價格。支持建設完善中碳登系統,為碳金融產品及衍生品開發應用提供制度保障和設施基礎。推動籌建武漢碳清算所,協助中碳登做好全國碳市場資金清算,助推中碳登實現全國碳市場清算額規模躍升。

二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金融+產業+市場融合發展。推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力。提供周期長、利率低的金融產品,切實解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公共環境服務領域生態環保項目資金問題。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直接融資,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力度。統一綠色債券標準,發展綠色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現降碳減污協同。推動環保項目進入自愿碳減排范圍,深度發揮碳市場引領作用。發揮碳市場基礎設施平臺的優勢,推動環保產業由末端治理向全領域綠色化改造延伸,形成污水處理、垃圾回收處理等環保領域減排價值實現機制,充分發揮支撐二氧化碳減排和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基礎作用。

四是逐步建立起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和認證制度通過產品碳足跡管理引導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并有助于促進消費端節能降碳。

五是大力推進消費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為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鼓勵倡導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示范創建工作,推廣能源智慧化監管。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甄敬怡)

責任編輯:甄敬怡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