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在北京舉行

2024-06-26 11:45 中國發展網 張守營
新質生產力

摘要:近日,第30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道  近日,第30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會議第一階段為《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暨翻譯啟動儀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和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總裁亞當·馬爾沙維克(Adam Marsza?ek)出席簽約儀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楊志勇和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擎分別致辭。

楊志勇總編輯在致辭中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我社與西南財經大學精誠合作的成果,《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出版,是中國第一本新質生產力主題的圖書,出版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當即啟動《新質生產力》“走出去”工作,目前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波蘭文的推介和翻譯正有序進行中,計劃2025年六個語種全部在海外發行。隨后,楊志勇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走出去”的發展現狀、優秀成果和獲獎情況,并指出,優質的學術圖書出版成果離不開作者的支持。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一個新概念。當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同時經濟回升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夯實,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舉行《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研討會,希望通過研討會的方式把新質生產力的概念、理念、相關重要論述作進一步的研究闡釋,希望未來能夠形成一系列系統研究闡釋新質生產力的著作或其他作品,加強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有效傳播,為繁榮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王擎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西南財經大學作為財經高校,聚焦 “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理論命題和實踐命題,進行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和大眾化傳播,既是我們重要的政治責任,也是光榮的學術使命。由蓋凱程教授和韓文龍教授領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研究團隊充分發揮政治經濟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團隊優勢,撰寫的《新質生產力》是國內第一本新質生產力的研究性專著。該書結構條理清晰,很好地平衡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是“大家小書”的典范之作?!缎沦|生產力》“走出去”,助力構建中國學術話語體系,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我們希望以思想會友、以學術論道,為助力建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更豐碩的智慧結晶。

《新質生產力》一書目前計劃海外推廣六個語種,阿聯酋指南針出版社社長助理Essam Audam Adam和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總裁亞當·馬爾沙維克(Adam Marsza?ek)作為外方合作出版社代表發言。他們分別介紹了阿拉伯語版和波蘭語版的翻譯出版計劃,并指出《新質生產力》以其深刻的理論洞察和前瞻性的實踐指導,生動闡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如何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動力,是對全球經濟格局變遷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思考。

本書作者之一,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韓文龍介紹了《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特點。一是前瞻性。這是國內首部專門研究“新質生產力”的專著,于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天起面向社會出版發行。二是理論性。該書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較為嚴謹地論證了新質生產力理論與傳統生產力理論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三是全面性。該書沿著“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重要著力點-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的框架結構,分析了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時代背景,闡明了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的路徑、方向、重點,剖析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國際國內典型案例。四是普及性。該書既是一部面向學界同行的較為全面、系統闡釋“新質生產力”的學術性著作,也是一部面向廣大干部群眾的普及“新質生產力”基礎知識的通俗類讀物。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作者團隊愿以此次《新質生產力》多語種圖書簽約儀式為契機,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和宣傳傳播,持續向世界闡釋、宣傳、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質、彰顯中國智慧、蘊含中國價值的經濟學研究成果,努力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

會議第二階段邀請了在該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從多個角度圍繞新質生產力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研究員表示,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理論支撐,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精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我國具有豐富的實踐活動和基礎,第一,我國科研和創新擁有非常好的時間基礎;第二,新質生產力當中最活躍的要素是勞動者,我國除了人口巨大,更多的是擁有高素質的勞動者,能夠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第三,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船舶工業等;第四,新質生產力賦能為傳統產業,傳統行業通過擁有先進技術,進行技術改造提升,促進個行業發展,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的載體;第五,綠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是能源轉型;第六,堅持高水平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杜志雄研究員從新質生產力如何引領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以及農業農村如何更好的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取得更大發展的角度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農業農村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不僅對于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作用,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支撐和促進作用,同時從產業的視角來看,促進包括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穩定增長、生產者收入持續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提升、農民工失業率下降和鄉村文旅產業井噴式增長。新質生產力對促進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作用,因此,需要盡快加快技術擴散、擴大市場邊界、降低生產成本,促進鄉村保持長期的景氣增長,讓鄉村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的作用更加穩固。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海艦研究員認為,新質生產力既兼顧了當前和長遠,又兼顧了質量和速度,還統一了活力和潛力。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時代背景是第四次產業革命,中國發展的背景是第二次轉型,即從工業經濟時代轉向數字時代。因此,需要從四個方面理解新質生產力,一是質變,即創新,從性質改變,到本質改變,再到品質改變;二是質優,關鍵是“三高”, 即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率;三是質效,重要的是顛覆性技術;四是質態,即要素形態、產業形態、經濟形態。最后,李海艦研究員指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總體上要加大包括人才、資金和市場的新質制度供給,具體對策上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包括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統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據授權運營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生態體系、規范數字平臺企業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韓文龍教授以“以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題,從“新”和“質”以及先進性解釋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新”主要體現在要素構成新、具體表現新;“質”主要體現在新本質、高質量、高品質、“質”優勢;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新質態,具體體現在要素構成的先進性、推動力量的先進性和社會分工協作體系的先進性。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可以將新質生產力理解為在新發展階段,新型勞動者利用新型勞動資料等作用于新型勞動對象,依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造新的社會分工和協作體系,創造社會新財富的能力。通過牽引效應、結構效應、乘數效應、增長效應,新質生產力可以賦予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責任編輯:張守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