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46年,松下在中國市場“日日新”
——訪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
摘要:在本間哲朗看來,如今中國不僅僅是市場大國和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創新大國和工程師大國,松下將按照這種思路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繼續與中國經濟共創未來。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崔立勇
“在松下的經營理念中,有一句話是‘日日新’。中國市場飛速變化,松下在華的經營內容和方式也要隨之不斷改變。”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用流利的中文表達了這一觀點。
在松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46年,本間哲朗強調用創新的思維提供符合時代需求的新產品,深耕中國市場,應對市場競爭,把中國事業做強做大。
新經營模式:理解新詞匯深入中國市場
在華外企的母國決策者很少能夠真正聽得懂中文里“內卷”等詞匯的意思。本間哲朗說,松下不僅對這些詞匯非常熟悉,更理解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脈絡,而這也得益于松下“中國的事務中國決定”的體系。
2019年4月,松下集團成立了將事業和地域統括職能合二為一的地區事業公司——中國東北亞公司,總部設置在北京。此舉標志著松下集團首次在日本以外成立事業公司,并首次將經營決策權放到了海外,打破了以往經營重要決策過程依賴日本總部指導的傳統模式。
深入中國市場,并在中國自主地迅速采取行動,這是本間哲朗令眾多外企高管羨慕不已之處。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市場無疑獨具特色。“對于外企來說,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僅在于龐大的規模,更在于消費者對于新概念和新技術的樂于接受。”本間哲朗解釋,相比于日本、美國、歐洲家電市場的保守,中國市場的產品在顏色、外形、功能等方面的變化更為顯著。
鑒于中國消費者熱衷于操作手機,松下搭載IoT技術的產品往往是在中國市場率先研發并上市。本間哲朗舉例說,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的可以通過手機App操控的松下智能馬桶蓋,如今尚未在日本市場亮相。
本間哲朗對中國市場有著細致入微的理解。他在新冠疫情時期一直在中國堅守,疫情過后,他觀察到中國家電市場的三個新變化——冰箱容量更大了;洗碗機加快進入家庭;烘干機被更多中國消費者接受。
本間哲朗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外資企業的訓練場——在這里培養自身的競爭能力,更快更好地向市場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五年前到北京赴任之初,他就提出“接地氣”和“一定要向中國的競爭對手學習”,并一直致力于鞏固中國業務的本土決策,以中國速度、中國成本、中國模式經營事業。
本間哲朗發現,過去兩三年中國企業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他認為這值得松下工廠借鑒。在他看來,盡管已經歷了五年的“降本”,但是這一過程沒有終點,松下需要不斷尋找進一步“降本”的空間和機會。
隨著思維和工作方式發生變革,成立4年來,松下家電和住宅設備板塊在華銷售業績實現了65%的增長。在強手林立的中國家電領域,松下在2020年和2021年實現兩位數的業務增長。基于此,松下進一步提出致力于成為中國家電市場第一外資品牌的目標。2023財年,松下全球的銷售額達84964億日元(約4121.35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及東北亞的銷售額占比約23%。
2023年,松下控股株式會社集團CEO楠見雄規四次訪華,他要求松下以“中國速度”“中國成本”來推進全球業務。
本間哲朗透露,在過去的一年間,松下幾乎所有事業部門的高管都曾訪問中國,了解市場趨勢,尋求合作機會。
新業務:“住空間”事業被寄予厚望
自1978年與中國結緣,松下從最初的顯像管、家電業務,發展到現今的“健康智能住空間”“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三大重點事業,這些板塊全部與中國經濟社會緊密相連。
本間哲朗表示,健康養老和“住空間”是松下非常重視的領域。日本1970年成為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松下在20世紀90年代末便開始部署養老業務,在養老院、養老設施租賃、養老用品制造和銷售、適老化改造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及技術。
本間哲朗表示,老齡化同樣是中國社會面臨的挑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因此,松下愿意為中國老齡化社會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雅達•松下社區在江蘇宜興亮相是松下在中國“住空間”事業的里程碑。這一容納1170戶的社區全方位導入松下的健康養老理念、技術產品和相關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社區不僅配套了松下的電視、洗衣機等家電產品,而且地板、折疊門、廚衛設施、照明、新風系統等幾乎所有的住宅設備也都來自松下。
本間哲朗強調,松下不限于銷售單一的產品或建材,而是提供綜合的規劃設計,把臥室、陽臺、廚房、衛浴、客廳等不同的綜合場景空間價值提供給住戶。
在中國,“住空間”事業不斷加速。2024年竣工的西安高新地產·天谷雅舍項目的1120戶住宅應用了松下多品類產品,其中6恒氣候站相比普通空調節省了58%的運行能耗,也助力該項目成為超低能耗住宅的代表。松下參與的北京建工地產熙華臺項目和青島天泰項目分別于2023年和2024年開工建設。本間哲朗透露,松下正在中國15個城市推進類似社區項目的建設。
對老年人友好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受到中國客戶的關注,在松下住空間門真展廳展示的適老化緩沖地板便是其中之一。表面紋路看起來與普通木地板別無二致,但采用PVC材料制成,厚度不到2毫米,鋪在地面上的黑色支撐框架上面,使得腳踩在上面感覺非常結實,而當人摔倒在上面時又具有良好的彈性,這對居家老人起到了很強的保護作用。
令中國很多地方同樣感興趣的是吹田的社區養老模式。2022年,松下在大阪吹田正式運營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吹田SST),整個社區用電全部來自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這個2.3萬多平方米、362戶的社區內,按照老人是否需要陪護的需求,分別建立了活力長者公寓、介護養老公寓。老人得到高水平照料的同時,還能感受社區的溫度和活力。周邊建成的單身租賃公寓、家庭產權公寓供不同年齡層人員共同居住和交流,保育園、健康綜合設施和商業綜合體也形成了全齡共生的康養社區。
本間哲朗表示,在日本的養老行業內,提供全面養老業務的企業也并不多,松下將通過一系列服務幫助中國居民享受到更健康的生活。他告訴記者,“住空間”業務也在中國加快本土化的步伐,將提供給中國市場的產品放在中國國內進行研發制造,力求貼近中國市場,降低產品成本。松下在此領域不僅堅持“China for China”,也在激烈的中國市場強化競爭力,進一步為日本市場及整個亞洲市場乃至“一帶一路”市場貢獻更多力量,以實現“China for Global”。
松下在華業務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本間哲朗表示,作為連續參加中國進博會的“全勤生”,松下今年也將在這個中外交流的平臺上繼續展示新品并公布新的投資計劃。
新技術: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技術不斷進步,企業一定要為未來的技術和未來的市場做好準備。”本間哲朗表示,中國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科技創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松下緊跟中國發展步伐,持續推廣應用新技術,與中國經濟發展保持同頻共振。
松下的產品和技術在中國多地扎根。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焊接機器人在中國的工業制造領域得到大量應用;杭州松下馬達有限公司正在為智能制造作出貢獻;松下電子材料(蘇州)有限公司導入以半導體電子材料為主的新產線,專注于生產低傳導損耗和加工性能強的節能環保型集成電路新材料。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松下廣州工廠生產的電路板材料供不應求,海外工廠生產的電容器、新一代插片機等產品也為產業鏈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節能減排方面,松下積極行動,助力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在中國的工廠大量采用光伏發電,更新低能耗設備,并應用新型能源管理系統。目前,松下在中國的零碳工廠已經增至16家。“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實現中國大陸所有制造網點的零碳化。”本間哲朗說。
此外,松下還將環保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在無錫電池工廠,松下在全球首次實現純氫電池燃料的冷熱電“三聯供”實證實驗。2023年12月,與豐田合資的生產車用鋰電池的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的三期工廠開始批量生產。
作為大型跨國企業,松下選擇在中國開展哪些業務?“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如果覺得有市場,自然就決定在中國生產新的產品、研發新的技術。”本間哲朗表示,如今松下集團幾乎所有業務都在中國開展,幾乎所有的事業部都在中國設立了工廠。
中國啟動改革開放進程后,松下電器是首個在華投資的日本企業。1979年和1980年,耄耋之年的松下幸之助曾兩次訪華,在中國各地考察,決定為支持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貢獻。隨后的十多年間,松下幸之助先后在中國45個城市親自落實了百余個技術合作項目。1987年,北京·松下彩色顯象管有限公司成立,成為當時投資規模最大的中日合資企業。松下幸之助給予企業指示——通過合資工廠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給中國百姓的生活帶來新的變化和樂趣,并且要將松下的經營體系帶到中國。
在本間哲朗看來,如今中國不僅僅是市場大國和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創新大國和工程師大國,松下將按照這種思路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繼續與中國經濟共創未來。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