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指數”系列發布啟動會暨2025年首場指數發布會舉行
摘要:指數發布要突出創新性,推動科研方法與手段創新發展。加強團結協作,系統概括、研究和闡釋中國發展的新概念、新范疇、新價值、新理論,充分展現每一個指數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實踐力量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為扎根中國大地深入探索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進一步加強學科服務社會能力,中國人民大學于2025年進行 “人大指數”系列發布活動。1月17日,“人大指數”系列啟動會暨首場指數發布會在京召開。本次發布會上發布了中國人民大學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202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與會指出,指數發布要突出創新性,推動科研方法與手段創新發展。加強團結協作,系統概括、研究和闡釋中國發展的新概念、新范疇、新價值、新理論,充分展現每一個指數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實踐力量。要突出戰略性,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中國人民大學將同各方一道,共同致力于將“人大指數”打造成為在國內有地位、國際有影響的高質量指數發布平臺,持續作出讓世界矚目的理論貢獻,努力推動更多人大指數從人大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為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勇攀哲學社會科學新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主持并發布“人大指數”標識。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院長劉越男介紹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背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院長任明發布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發起,旨在面向國家的數據事業和數據要素市場戰略指引,基于對各?。ㄗ灾螀^、直轄市)最新實踐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包括基礎環境、保障支撐、執行推進三大維度、7項二級指標、17項三級指標、37項四級指標的評價體系,以科學反映各地在引導和規范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方面的能力和成效。根據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2024),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的探索,取得可喜進展。廣東、浙江、北京等第一梯隊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表現出色,創新探索,先行先試,有效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長殷利梅、同方知網副總經理兼《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總編輯肖宏、教育部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杜小勇作專家點評,指出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重點突出,數據采集真實客觀、指標體系系統全面、統計方法科學可靠,從中反映出近年來我國數據要素產業在政策、組織、技術等方面發展成效顯著,對服務國家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并從指數體系構建、數據流通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涂永紅介紹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報告背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錢宗鑫發布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報告。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發起,組織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參與,形成多學科、跨領域研究團隊,自2022年起動態跟蹤、客觀評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效,逐年編制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指數綜合選取宏觀經濟、協同創新、基礎設施協同、貿易金融、城鄉融合、產業發展6個一級指標,在二、三級指標上兼顧傳統領域與新興領域,科學構建指數評價體系。指數直觀綜合反映不同階段發展狀況,拓展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評估理論;反映成渝地區協同發展狀況,為政府有關部門及時了解戰略實施情況、適時推出新政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3年間,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在經歷漲跌之后仍處高位,六個一級指標發展特征各異。具體體現為:宏觀經濟穩中有進,收入水平提高與前沿經濟發展是主要增長動力;協同創新增長快,創新產出與創新合作是主要推動力;基礎設施協同成效顯著,交通一體化和新基建表現突出;貿易金融整體向好,金融市場融合不斷完善;城鄉融合穩健提升,成渝生態與治理融合進步明顯;產業發展先增后降,整體仍有增長,產業融入資本市場程度提升空間大。研究團隊就提升六個一級指標質效提出針對性建議,提出要完善成渝合作機制與政策體系,促進各領域協同,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實力、有特色雙城經濟圈,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經濟室主任黃征學、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鄂志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澤分別作專家點評,指出該指數緊扣目標定位,具有整體化、系統化、科學化特點,充分展現了成渝地區的發展特征與態勢。從六大方面跟蹤研究,凸顯出經濟指數持續穩定提升、產業規?;盍Σ粩嗉訌?、改革開放新高地加速推進、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逐步形成“四大亮點”和區域、結構、動態“三個不平衡”特征,體現出自下而上、系統科學的分析過程,政策建議針對性強,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政策價值,并從提升貿易金融在雙城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完善成渝經濟圈城市群要素協同等方面提出建議。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