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 加快把“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

2020-06-11 11:1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老工業城市

摘要:《方案》提到,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老工業城市應從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角度出發,立足城市發展實際,學習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探索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生活秀帶”的有效路徑。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荊文娜報道  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擬以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為切入點,引領帶動城市更新改造,推動老工業城市加快從“工業銹帶”轉變為“生活秀帶”。

《方案》提到,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老工業城市應從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角度出發,立足城市發展實際,學習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探索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生活秀帶”的有效路徑。主要任務包括:

開展資源認定管理。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全面開展工業遺產的調查、評估和認定工作,摸清工業遺產底數,明確工業遺產構成,評估工業遺產價值,建設工業遺產數據庫,為科學規劃、分類保護、有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重點保護展示。切實加強重點工業遺產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治理,實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工程項目,消除工業遺產安全隱患。依托價值突出、內涵豐厚的重點工業遺產,特別是已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工業遺產,開展工業遺產價值闡釋展示,弘揚工業遺產當代價值。

完善工業博物館體系。支持設立重要工業遺產博物館、專業性工業技術博物館、傳統行業博物館等,利用數字技術開發博物館資源,建設智慧博物館。鼓勵設立省市工業博物館,推動建設分行業、分區域工業博物館體系。調動工業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開發教育科普、文創、娛樂產品的積極性,推出各類工業文化主題展覽、社教研學活動與文創體驗活動等,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及產業模式。

繁榮新業態新模式。將工業文化元素和標識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利用新技術推動跨媒體內容制作與呈現,孕育新型文化業態。完善配套商業服務功能,發展以工業遺產為載體的體驗式旅游、研學旅行、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形成生產、旅游、教育、休閑一體化的工業文化旅游新模式。

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間。加快城市濱水地區港口和傳統工業區的轉型升級和用地更新,修復城市沿岸廠房、倉庫和其他歷史遺存,推動以工廠倉庫為主的生產岸線轉型為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

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推動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將能夠凸顯工業文化特色的景觀標志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支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節、藝術節、博覽會、體育比賽等交流活動相結合,舉辦工業遺產主題研討會和工業文物交流展。

責任編輯:劉丹陽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